本幅作品為一大型祭壇畫, 大多數藝術史學者認為,此幅畫極可能是班范奴投(Benvenuto di Giovanni, 1436-15218)和其兒子吉諾拉姆‧第‧班范奴投(Girolamo di Benvenuto, 1470-1524)合作的作品。 兩位畫家的創作時期正處西恩那新舊畫派交替之際,因此他們的作品風格也同時深受傳統與十六世紀新的表現形式所影響,如在人物、構圖上顯得僵硬、制式化、人物仍缺乏實體感;但色彩明暗富變化的處理形式、人物臉部細緻的刻劃或空間深度的處理,皆己呈現新的形式語言;這一新舊畫派混合特色亦可見於本幅描繪耶穌誕生的作品。 畫面包含主祭壇畫即描繪耶穌誕生故事的場景,以及下方仿祭壇畫座架(predella)此兩部份。仿祭壇畫座架的部份則分別將施洗者約翰、立於棺木中的耶穌(pieta)及方濟會修士等三人的形像置於圓盤內,施洗者約翰一手拿着寫有ECCE AGNUS(DEI)的布幔,一手指向受難立於棺木中的耶穌,說明耶穌即是上帝的羔羊,為全人類贖罪而生,正好扣合仿祭壇畫座架上方的主祭壇畫主題──耶穌誕生。 畫家以平穩、對稱的形式架構畫面:前景為跪著並向新生兒禮敬的聖約瑟和聖母瑪利亞; 後方洞穴各有一隻牛和一隻驢,用以影射異教徒認識主,而以色列人竟不識其主,而將耶穌判罪釘於十字架上。洞穴的上方為被光暈所圍繞的天父,正為躺卧在洞穴前方的新生兒賜福;天父的正下方可見代表聖靈的鴿子,天父、聖靈與聖子位於一直線上,清楚傳達出基督教義中「三位一體」的概念。畫面背景以綠地山坡及遠景山脈為主,在瑪利亞身後繪有天使告知牧羊人的景象,遠處還有一座城市樣貌,用以影射伯利恆。(蔡敏玲)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