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巷的命名由來是因為緊鄰台灣電力公司宜蘭區營業處,早期是宜蘭舊城附近最先有電力的地方,當時人口眾多,而這個區域的鄰里區劃就是「光大里」。光大巷的後段,以前被稱為「後尾巷」,意思是住宅的後方;另一個稱呼為「豬灶巷仔」,因為早期的家畜屠宰場就位於光大巷的後方,就是現在的宜蘭縣社會福利館。 2001(民國90)年開始,田中央工作群黃聲遠建築師團隊,透過在地居民、藝術家等共同參與,運用了宜蘭在地的建材元素,例如:斬石子及鵝卵石作為鋪面。在台灣電力公司宜蘭區營業處的配合之下,拆低了圍牆變成花台及休憩座位,整理了一些廢棄的空間加以綠美化。藝術家與多位社區匠師的共同參與,讓這裡成為舊城區與宜蘭河濱公園之間的串連廊道,慢慢地這條光大巷有了變化,而地景改造也逐漸融入於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