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宜蘭市鄂王社區光大巷

宜蘭市鄂王社區光大巷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宜蘭市鄂王社區光大巷

光大巷的命名由來是因為緊鄰台灣電力公司宜蘭區營業處,早期是宜蘭舊城附近最先有電力的地方,當時人口眾多,而這個區域的鄰里區劃就是「光大里」。光大巷的後段,以前被稱為「後尾巷」,意思是住宅的後方;另一個稱呼為「豬灶巷仔」,因為早期的家畜屠宰場就位於光大巷的後方,就是現在的宜蘭縣社會福利館。 2001(民國90)年開始,田中央工作群黃聲遠建築師團隊,透過在地居民、藝術家等共同參與,運用了宜蘭在地的建材元素,例如:斬石子及鵝卵石作為鋪面。在台灣電力公司宜蘭區營業處的配合之下,拆低了圍牆變成花台及休憩座位,整理了一些廢棄的空間加以綠美化。藝術家與多位社區匠師的共同參與,讓這裡成為舊城區與宜蘭河濱公園之間的串連廊道,慢慢地這條光大巷有了變化,而地景改造也逐漸融入於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宜蘭市鄂王社區光大巷 / 撰寫者:朱堯麟(撰寫人)、鄭思漢(攝影者)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NC 3.0 TW + / 建檔單位:全國教師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127227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全國教師會
所在地-地址
宜蘭縣宜蘭市光大巷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4.760627
所在地-經度
121.750438
是否開放
所在地-名稱
宜蘭市鄂王社區光大巷
資料來源
宜蘭城慢遊(工藝篇)宜蘭市舊城區深度導覽手冊Ⅰ,宜蘭縣宜蘭市鄂王社區社區發展協會,2013,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在田中央:宜蘭的青春.建築的場所.島嶼的線條,田中央工作群+黃聲遠等人,2017,大塊文化。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1945~)
交通方式
步行、自行車、機車、汽車、公車
撰寫者
朱堯麟(撰寫人)、鄭思漢(攝影者)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