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內政部調查局(調查局本部)

內政部調查局(調查局本部)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內政部調查局(調查局本部)

從「中統」到「法務部調查局」

內政部調查局,又名調查局本部,隸屬內政部,1949年設立於今臺北市萬華區環河南路一段77號,至1958年遷離至基隆路。

調查局前身為中國國民黨的「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中統局)、「中國國民黨黨員通訊局」(黨通局),及至1949年4月於廣州正式成立「內政部調查局」,由國民黨內部組織轉變為政府行政機關,該年底隨中央政府遷臺。

根據李世傑專書《調查局研究》,遷臺後調查局曾短暫於臺北市雙城街辦公,爾後局本部即設於環河南街(今臺北市萬華區環河南路一段77號)。1956年6月改隸司法行政部,1958年司法行政部調查局本部先遷址至基隆路,1974年再遷至新店。1980年8月司法行政部更名為法務部,法務部調查局本部目前位於新北市新店區中華路74號。


法務部調查局現址▲法務部調查局現址(新北市新店區中華路74號)(出處:72017 ©2019 Google  

調查局在白色恐怖期間從事政治偵防工作,包括情報收集、保密防諜、逮捕偵訊等。當時各縣市均設有調查站,並有航業海員調查處及留質室。遷臺初期設大龍峒留質室(1958年以前),後有三張犁留質室(1958年至1972年,第一留質室)、新竹留質室(第二留質室)。三張犁留質室結束使用之後,遷至新店安康接待室(1974年至1987年)。

在「四六事件」後續的牽連逮捕中,臺灣大學學生路統信也指認自己於1950年7月28日時,被特務帶至環河南路77號訊問:

我在宿舍被捕以後,就被送到環河北路七十七號的調查局,接受冗長的疲勞審問;他們主要問我和于凱的關係,我就所知回答。然後,他們又把我移送大龍峒的一處民宅臨時看守所(保安處的看守所已經關不下人了);民宅的三個房間一共關了十幾個人。

此處大龍峒之民宅即為「大龍峒留質所」,由此可觀察到調查局的運作流程。


「環河南路一段77號」之歷史變遷:日式摩登住宅到大飯店

環河南路一段77號於日治時期的地號為臺北市濱町1丁目26番地,土地所有人為高進商會社長高橋豬之助,上有其三層樓鋼筋混凝土私宅,竣工於1933年(昭和八年)9月,外觀採圓弧流線設計,內部電氣、給水採暗管設計,屋頂觀景涼臺可遠眺淡水河,為當時知名的摩登住宅。


高橋豬之助的住宅西北側外觀▲高橋豬之助的住宅西北側外觀(出處:《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相關史蹟點調查案總結報告書》,國家人權博物館,2015  

戰後此地與建物為政府所接收,曾是保密局臺灣站長林頂立住宅,於二二八事件期間收容(協助藏匿)許多異議人士。19491962年間轉為內政部調查局、司法行政部調查局(19566月改隸)所使用,1962年後舊址產權歷經數次轉手,舊建築於1970年拆除後改建12層樓高的世紀大飯店,於197210月開業至1987年易主,今由豪景大酒店經營。


豪景大酒店▲調查局本部舊址(環河南路一段)現為豪景大酒店(出處:62017 ©2019 Google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內政部調查局(調查局本部) / 撰寫者:林肇豊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123346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
所在地-地址
臺北市萬華區環河南路一段77號
免費進場
史料原文/譯文
歷史見證 林惠玲: 剛到臺灣來我們就住在那個第三水門,就是現在的豪景大飯店,淡水河邊第三水門的旁邊。是公家宿舍,院子大、房子很大,後來才搬到泉州街,那個就是自己買的房子,那邊一住也住了好幾十年,我爸爸好像不是很喜歡動的,人家如果跟講他可以買什麼、買什麼,他也不見得真的會去買。他的心不在賺錢,那時候好像說,整條西門町,就是說他可以拿到那些,因為日本人剛走,他剛來,可以給他,他也不要。 我家裡那時候在第三水門,就是現在的豪景飯店(台北市環河南路一段77號,中興橋口),那個房子很大。 後來那個地就被豪景買去蓋飯店。我記得二二八那時候家裡很多人,有本省人也有外省人,我爸爸就是收容很多人,等於是「窩藏」很多很多的人,就是救這些人。所以後來有時候我聽我朋友在跟我說,他們說在報上看到有些你爸爸的消息,好像是負面的,我就覺得很奇怪。 謝聰敏: 遣散守衛派出所的青年學生,然後到達陳逸松律師事務所帶走陳逸松,沿著水門外淡水河岸,徒步走向軍統陳達元的住宅。陳達元住宅佔地頗廣,當時已由台籍軍統林頂立居住。他把陳逸松安置在陳達元宅,然後再沿河邊走向新店在路上他發現有人在河岸把守他折回臺北,在家中榻榻米床下度過一夜,9日清晨才趕往新店。白天他在私人住宅休息,晚間則在甘蔗園藏身,忍受蚊子的襲擊。3月9日警備總部宣佈戒嚴,成立別動隊,任命林頂立為總隊長,劉明、李清波為副總隊長,陳逸松為參謀長。這一段記事來自李翼中的「帽簷記事」。陳達元和林頂立暫時庇護劉明和陳逸松兩人,就是在利用兩人的群眾基礎和財富,鞏固派系勢力。 李世傑: 調查局初在臺北恢復辦公時,情形也是很狼狽的。 人人衣物缺乏,公家則經費支絀,個人財力又捉襟見肘,不但無法購備衣物,有的連吃飯都成問題,總之是一群名副其實的難民。其次是沒有房子住,沒有房子當辦公廳舍。 最初,在臺北雙城街,找到了一棟二十多坪的日式房屋,勉強可以容納十幾個人辦公之用,而那時候的調查局,也只有十幾個人在支撐危局,無辦法中的辦法,總算暫時解決窘困的問題。可是,其後,大陸個省的老職員,輾轉經由香港而播越來臺者,一天天多起來,事實上也無法再擠沙丁魚了。 後來,終於在環河南街(第三水門邊),找到了一棟船形的二層花園洋房,買了下來當做調查局局本部的辦公廳舍。 據說那棟房子,在臺灣省光復以前,緣就是日本海軍情報單位的辦公處所,所以房子建造成一條船的形狀。抗戰勝利後,由「軍統局」福建閩南總站長陳達元接收,再後才由陳達元私人買下來的。 那一棟船型的二層樓房,並不夠一波一波來臺歸隊的調查局人員辦公之用:而且,早些時由南京運到臺灣的大批檔案和圖書、資料等,數量極多,佔用空間需要很大,這些東西,也得從寄藏的地方搬出來了,須得有個地方安放。 一九五八年三月下旬,在「國家安全工作檢討會議」的七天會期中…那一次會議開幕之日,調查局正在由第三水門(環河南街)搬到基隆路二段新建的辦公廳舍。 路統信: 一九五○年七月廿八日,下午兩點多,我正在睡午覺,一名訓導處的人陪同兩名便衣特務,到宿舍找我。其中一名特務一進來,就到處東翻西找的;另外一名特務就對我說,他們有點事,要我跟他們過去談談。當下,我心裡就明白了,一定是為了于凱的事;於是跟著他們走出宿舍。 我在宿舍被捕以後,就被送到環河北路七十七號的調查局,接受冗長的疲勞審問;他們主要問我和于凱的關係,我就所知回答。然後,他們又把我移送大龍峒的一處民宅臨時看守所(保安處的看守所已經關不下人了);民宅的三個房間一共關了十幾個人。
所在地-緯度
25.0445992
所在地-經度
121.50138049999998
是否開放
所在地-名稱
調查局本部
資料來源
《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相關史蹟點調查案總結報告書》(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2015年)。
地圖圖標
偵訊
撰寫者
林肇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