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工具。竹筏,由8隻長粗竹子和四隻短細竹子綑綁而成的大型竹筏,兩側竹子剖半,一端綑綁處鬆脫。竹筏,又被稱作竹排。因為台灣四面環海,也多河川,從事水上工作時,竹筏就是相當重要的水上運輸工具。不論海洋或河川,竹筏僅適合在沙岸區域,沿岸多木船。所以竹筏常見於台灣多沙岸或細石砂岸的西海岸和部分東海岸地區。竹筏的特色是吃水量少,材料多為麻竹和莿竹。依照使用功能不同,分成捕蝦蟹的一人筏(蝦網仔排)、二人筏(三牙仔排)和撒魚網的三人筏(大排)等。竹筏不使用時,需要拉上岸乾燥,避免長時間浸泡容易腐敗龜裂,也不能重壓,容易有裂痕。竹筏的平均使用壽命約3-6年,因為竹材取得容易,製作成本也相較便宜。每年四至六月是東海岸阿美族人的飛魚季,出海捕飛魚,阿美族過去靠的工具是竹筏,製作竹筏因此成為部落的大事,通常在一年前,由男子上山挑選竹子,以麻竹及刺竹為主,阿美族的竹筏完成後,也有簡單的下水儀式,或邀請長老帶領大家祈福,或族人合力抬起竹筏,口中大聲呼喝奔向海邊,皆是齊心齊力祈求平安豐收的表現。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