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督教藝術中,「聖母與聖子」是一個深受人們喜愛的題材。由於《聖經》中從未對瑪利亞的外貌和穿著進行確切的描述,所以不同時代的西方藝術史中,人們在塑造美好形象的同時,一併賦予她每個時期新的意義和不同的藝術風格。例如,中世紀的聖母像神聖莊嚴,文藝復興時期則突破神性束縛而具備濃郁的世俗色彩。不過就算如此,聖母瑪利亞純潔、崇高、美麗、善良、慈愛,以及溫柔的母親形象卻從未在人們心中改變過。 陳其茂(1926-2005)於1997年所作的〈聖母像〉,是以多版套色技法刻印而成。此法是有多少顏色就刻多少塊色版,然後將它們逐一對準套色標記套印完成。此作人物以陽刻手法處理,刀法遒勁,造形準確。聖母體形消瘦、面容憔悴,用細長的雙手將聖子摟持於胸口;身軀直立挺拔,在沉靜安祥中給人一股頂天立地、無所畏懼的氣象。然而,這位呵護幼子的母親,眼睛直視著前方,目光堅毅卻憂愁,且臉上顯露嚴肅沉重的神情,此便隱喻了終有一日耶穌將會受死殉道。畫中聖母與聖子的頭部有著聖光,如果將之忽略,這也可以被視為一對清貧母子的寫照,而畫家所呈現的就是一個觸手可及的真實人生。 出處:朱正卿,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