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賢民藝師,臺中縣籍,現居南投,於父親王清霜先生(文化部指定漆工藝保存者,即人間國寶)創立的美研工藝有限公司任職,從事漆工藝生產,現專職於創作與教學、商品開發等工作,並獲文化資產局登錄為漆工藝保存者,其先後出版<百變變塗>及<蒔繪 王清霜>等技術叢書。 珠箔飄燈作品的發想是早期的油燈在黑暗中,幽幽光源隨風擺動著,意味著夜的來臨,用半透明的漆及金箔的亮光多次罩明下有著神秘感,作品由脫胎、罩明、螺鈿、高蒔繪等多樣技法組成「脫胎」,亦可稱為夾紵胎或布胎,中國早在春秋戰國就創造,其製作先用泥土塑成胎模,以數層麻布或棉布用漆糊裱貼於胎模上,經數層貼布、刮灰乾固後,除去內胎,再髹漆裝飾,此古老技法至今仍在沿用,其優點是質輕堅固,長久不易損壞,缺點是製作需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罩明是用天然漆褐色半透明髹塗,在罩漆後能顯現出下層金銀的裝飾特點和美感,亦可多層次的髹塗貼箔,使其有深淺之分,天然漆所特有的琥珀色,猶如燈火的明暗,螺鈿是將螺或貝加工成色澤絢麗的材質,分成較厚的硬螺鈿及磨至如紙張的軟螺鈿。作品中的螺片為碎貝片,貼附再髹漆研磨至平面,螺與貝因材質不同所顯現的色澤亦有所不同,例如鮑魚螺為七彩繽紛、色澤艷麗,珍珠貝夜光螺為白色沉穩中帶有神祕感,蒔繪是日本漆藝中的主要裝飾技法,可分為平蒔繪、研出蒔繪、高蒔繪、及肉合蒔繪,作品中金色貼箔的突出紋飾為高蒔繪,其紋飾高於質地並有立體效果,是於漆彩繪後撒上碳粉推高,再為固粉、研磨,是在平整漆面塑於立體浮雕。 多樣技法的結合下豐富了作品的美感,讓漆藝更有氣味性。 出處:王賢民,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