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北埔街

北埔街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鄧南光(1908-1971),出生於新竹縣北埔鄉,1971年因心臟病過世,為台灣攝影重要的攝影家之一,與張才、李鳴鵰一起被稱為「三劍客」。1924年赴日留學,1929年進入日本的法政大學,並加入該校之寫真部(社團),購入萊卡相機後更加投入自己喜愛的攝影當中。鄧南光之子鄧世光曾提到:「家父終身都使用萊卡相機,除了方便攜帶之外,他愛上萊卡相機精緻特殊的構成美,尤其稱讚萊卡的鏡頭拍起來有尖銳中帶有柔軟的特性,…(後略)。」(簡永彬,2013,p.6)。回台後開設攝影器材相關販售店家「南光寫真機店」,不僅經營也舉辦相關攝影活動與攝影同好交流,提攜後進,並且創作不懈。長期記錄新竹北埔庶民生活,留下許多寶貴的影像記錄。   畫面中出現的街道位於北埔的慈天宮附近,慈天宮於1835年開始奉祀觀音,1846年時改建為木造建築,1874年改建竣工。1935年4月21日中部關刀山大地震,慈天宮周遭的建築,因地震而被震壞了部分門面的牆與牌樓華麗的裝飾。而畫面中的建築樣貌典雅以紅磚砌成,拱門牌樓上沒有華麗的裝飾,廊道處的圓弧狀拱門與暗黑的走廊,彷彿形成了一個個切割畫面的幾何圖形。廊道處有民眾正觀望著外面熱鬧的景象,而街上人數雖不多但人來人往,抬著轎子的人們正趕往下一個去處,在隊伍前方的人拿著兩個燈籠,燈籠上隱約可見中元兩個字,由此可發現應是為了中元普渡而進行著的慶典。隊伍後方有人敲著銅鑼、有人拿著拔,邊行走邊演奏,隊伍所發出的聲響讓二樓的街坊鄰居也紛紛探出頭來圍觀,孩童們也都聚集於隊伍旁想要一探究竟。仔細看能發現,行進的隊伍人群與周遭的民眾,有許多人都打著赤腳帶著斗笠行走,鄧南光以高視角俯瞰,使用較為廣角的畫面映照下這一切,讓觀看畫面的人能夠重回當時景象,細細回味北埔熱鬧的街景。 出處:簡佑庭,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北埔街 / 授權人:文化部典藏網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MOCCOLLECTIONS&id=1200000303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 鄧南光
日期
年代: 1935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