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長的歷史裡,素描被視為造形藝術的基礎,用以訓練畫者的觀察、分析與再現能力;學院教育為之訂定一套循序漸進的教程。席德進學院畢業後,仍自我進行大量的素描研究,作為職業生涯的堅實後盾。涉獵題材廣泛,其中,大量且形形色色的人物素描,讓他敏於人物、肖像的領域,不僅肖似,更傳神。 席氏曾指出畫肖像要具備良好的素描基礎,對皮膚色彩深刻研究和敏銳感受。這件粉彩人體畫,結構、色彩上充滿研究分析的意味,五官的銳意刻畫更帶有肖像意圖。以全開的淺褐色紙為底,席氏用深褐色線條勾勒出裸體青年張開雙臂與肩同高,正面迎人的站立身姿,強勁但反覆輕重的勾勒,呼應陽剛朝氣。身形勾勒完成,接續賦予明暗立體,但他更著意於上半身肌肉結實精悍的描繪表現,並在基本明暗上施以表現皮膚觸感的色彩,讓青年生氣流轉起來。此外,席氏讓男子右側手腳微微朝前,藉由加重前臂明暗對比、微細但充滿姿態的手指和畫龍點睛的色彩,使人體十字形態的空間向度增添了深度暗示、讓中軸對稱有了變化;前跨的右腳同樣深化空間向度,並求取打破對稱後的重心穩定。造形要素的交織探究,捕捉了洋溢希望的青春,充滿野性與無畏的生命力。 出處:朱珮儀,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