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德進於1978至1979年間,繪製一系列以濱海題材為主的水墨畫作品,畫中風景大多取材自台灣北部的岬灣地形。根據該系列的構圖可分成三種類型,第一種是數座宋代巨碑式的海蝕岩柱為主,搭配前景水平延伸的岬角;第二種以拉長的岬角為主體,加上遠景三角形或波浪狀的山巒;第三種是關注於波浪狀山巒的造型排列。 《海邊》一作歸於上述分類中的第二種類型。此作值得注意的特點有三:一為墨色輪廓線明顯,且多處因添加水分而暈染擴散,形成潮濕的意象;二為相較於1979年其它濱海黑灰白色系的作品,顏色相對多元,但畫面大致呈藍綠色調,僅有前景出現橘色的岬角,又兩色為互補色,使岬角不至於突出畫面。此外,筆觸似水彩,上色均勻及筆觸線條少,使畫面趨向平面化;三為整幅主要以濕筆完成構圖,再採大塊面水平乾刷,營造一層海面波浪的變化,當中些許的留白也使海面層次更加多樣化。 綜合上述,此作在1979年濱海系列的作品中,屬於前期階段,對於水墨乾濕技法尚未完全掌握,而以西方繪畫的顏色對比方式,達成畫面構成的平穩與和諧。 出處:潘佳瑩,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