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1年,席德進開始以臺灣花卉為創作題材,這些創作是前所未有的嘗試,藝術家曾說:「最能表現中國毛筆的筆力、書法勁道、線條變化的,是寫意花卉。大千的荷幹,一筆直下,通達上下,這是西方畫筆所無法達到的效果。中國有一筆畫,也是在表現筆勢的力量流暢,一氣呵成。」在這些花鳥作品中,多是以大筆平刷繪製而成,呈現溫潤寫意的效果。 此作品描繪芋頭葉子,題材十分特別,臺灣早期只有種番薯,芋頭是由海外移植過來的,之後芋頭成為臺灣人的主食之一,到了物質豐裕的現代,食物來源多元化,芋頭仍作為著名的特產被大眾喜愛,芋頭葉也與芋頭同樣是營養豐富的食材,芋葉可以止瀉消腫,入藥有解毒功效。席德進以中國寫意的畫法,以墨綠色與淡綠色交疊出具層次感的輪廓與葉脈,暈染出立體感,用色淡雅,留白的背景十分簡潔,也使觀者視覺聚焦在主體上,整體流露清新之感。 出處:羅子喬,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