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西市場

西市場
數位物件授權: PDM

西市場位於日治時期的臺南西門町(今西門路二段),是臺灣第一座公設市場,也是日治時期臺灣全島所有市場中,年營業額第三大的市場,僅次於臺北市的新起街市場(今紅樓)、大稻埕市場。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為改善臺灣傳統市集的雜亂與衛生不佳,計畫籌建市場,在臺南第一個興建的便是西市場,於明治38年(1905)9月3日開幕營業,兩棟方形木造公共建物,數十攤蔬果、魚肉舖,十餘家雜貨舖,俗稱「大菜市」,為當時南臺灣最大市場,也是第一座現代化零售市場。然而於911 年底遭逢風災而損毀,隔年以鋼筋混泥土重建兩層樓高的西式建築,馬薩式石板瓦屋頂建築,挑高二樓通風採光,明管排水設計,以及多處入口面向道路,並設有各種販賣部、點心部等,後來更在臺南市長同意下,在二樓增設物品陳列館,又陸續鋪設草坪,並在前面的養魚池池畔新建涼亭,作為市民散步和觀賞夕陽的地方,堪稱最華麗的市場,不僅成為府城的「灶跤」,也成為西門町重要人流與物流匯集之處。昭和8年(1933)年,西市場內的腹地與末廣町的商家共同成了「淺草マーケット組合」,舉凡日常生活之所需在此一應俱全,更讓西市場的人氣居高不下。加上鄰近的咖啡館、料亭、戲院等飲食娛樂設施林立,是民眾主要日常生活與休閒娛樂的場所,當時西門町與末廣町銀座商店街、盛場,以至新町遊廓,形成新興的商業帶。戰後,大菜市逐漸發展為臺南最大的服裝、布料商場,成了臺南人裁製新衣或嫁娶採買的必到之處,從戰前到戰後,西市場對於府城人的飲食文化、日常生活、商業發展,皆是十分重要的樞紐。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西市場 / 撰寫者:張耘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NC 3.0 TW + /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116991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臺南市中西區臺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與正興街交界
別名
大菜市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2.993676
所在地-經度
120.198076
是否開放
所在地-名稱
臺南市西門路二段與正興街交界
參考資料
張耘書,《臺南府城舊街新路》,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7。
資料來源
陳文松主持,《「臺南銀座通與西門町歷史場域研究調查計畫案」結案報告書》,2017。
撰寫者
張耘書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