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崎虎形山依山傍谷,形如猛虎雄踞,故以「虎形山」得名。虎形山在清朝是座荒山,日治時期日本人大量種植漆木,後因漆樹的經濟價值低落,又再度荒廢。直到近來地方人士的重視與爭取,才得以興建一座佔地五公頃,兼具自然生態景觀及健行、休閒功能的森林公園,命名為「虎形山公園」。
園內林木參天、綠意盎然、花紅柳綠、園區道路為木板棧道,或紅磚鋪成的坡道,是作為健行休憩的好場所,是條悠遊自然環山步道。又以虎形山吊橋最具特色,龍崎崎頂村街道與虎形山公園近在咫尺,但因中間有一道深百尺的天然巨壑阻斷,造橋只能設吊橋。虎形山吊橋最早於昭和8年(1933)興建,當時是為了架設及維修電線而建,當地農民也藉由此座吊橋往返。改建之前的虎形山吊橋,為木造橋面,因為過於老舊,橋墩地基不穩,只好在民國87年(1998)9月拆除;民國88年完8(1999)完工的望龍吊橋,全長150公尺,高30公尺,寬約1.5公尺,為全新的鋼板吊橋。
本張照片是民國49年(1960)虎形山吊橋的影像,除作為當地居民往來的交通設施外。也成為猶客造訪的景點。
基本資訊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