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一旗幟,為中華民國國旗。 中華民國國旗,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而國旗的前身青天白日旗則是由孫文革命初期的同伴,同時是同鄉好友的陸皓東所創,後青天白日旗便被定為中國國民黨前身的中興會會旗,後在成員經過激烈辯論後,成為同盟會會旗。而現今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原先在1912年成為北洋政府的海軍旗,在1921年成立廣州中華民國政府之時,才正式定為國旗並沿用至今。國旗以藍、白、紅三色為主,並代表自由、平等、博愛以及民族、民權、民生之意,青天代表自由的追求,白日代表民主自由光芒四射,滿地紅為遍滿國土的博愛精神。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在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後,便成為中國唯一法定國旗,但是中國民眾對於這面旗幟的認同感,直至1937年才因日本對中侵略始顯得穩定而普遍,而這也象徵著國民政府法統的形成。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管臺灣,中華民國國旗開始在臺澎金馬地區使用;1949年,中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五星旗作為國旗。二戰之後,中華民國國旗在未受中國統治的華人地區如香港、澳門,以及東亞各國的華人僑居地裡成為中華民族主義的認同象徵。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