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此件肚兜為下端略寬形,正反兩面均為米色,使用綠色線結邊,正反兩面均有污損。正面紋樣方面,主要使用辮繡,圍頸及四邊做雲紋邊框,並繡有蝙蝠、盆花、盤長,圍腹部分有雙口袋,繡有雲紋、兩隻瑞鶴、兩隻鹿,在圍腹上方兩側各繡有盆花。蝙蝠的蝠與福諧音,象徵福氣,瑞鶴與盤長有長壽之意,鹿則與祿諧音,此件肚兜表現福祿壽的吉祥意涵。本件肚兜乃新竹鄭氏家族文物,採用淺綠繡線,以及底部略窄、圓弧略平表現新竹地區的風格。 2. 肚兜出現時間不會晚於漢代,隨時代形制、名稱均有改變,至清代開始稱作肚兜,臺灣也承襲此一名稱,別名還有抹胸、裹肚、兜兜等。臺灣肚兜通常先將紋樣繡於布片,再縫於肚兜上,裝飾安排上,紋樣多集中在下方口袋與緄邊,此兩點與中國地區肚兜有很大差別。另外,早期肚兜男女老幼都會使用,口袋部分有時會放置香料或藥材,可見肚兜還有香囊以及藥療的功能。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