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一紙質雜誌,此物件以亞洲地圖及帆船剪影為封面(以照片覆蓋陸域),並以紅色字體標示物件之名稱,本物件為1983年7月發行之《亞洲人》月刊總號第26號,封面內容計有〈立法院退席風波〉、〈黨外人士台中聚會〉、〈海外的臺灣同鄉〉、〈臺灣當權者的意底牢結〉、〈臺灣沒有龍〉等。目錄計有(一)社論、(1)誰來遊戲?、(二)編輯室筆記、(三)讀者投書、(四)目錄、(五)台北話題、(六)本期專題、(1)海外臺灣同鄉、(2)政府應與臺灣同鄉會「關係正常化」(莊新義)、(3)海外臺灣人運動的新起點(亞洲商報)、(4)臺灣人與猶太人(賴祖義)、(七)特載、(1)臺灣沒有龍(西尼克)、(2)龍的傳人牢騷多――訪侯德健(馬豐茲)、(八)議會政治、(1)選罷法退席風波(呂念)、(2)我們的退席聲明(費希平等)、(3)北市議壇散記(游清清)、(4)打腫臉充胖子――為臺灣省議會改稱二十四年誌哀(黃維正)、(九)國內政情、(1)是新聞事件,還是政治事件?――龍旗告前進(夏雨靜)、(2)警總也喜歡臺灣民謠(江水涵)、(3)三權制衡大缺口――談中興工程顧問社(蘇更)、(4)臺灣當權者的意底牢結――也評孤影先生的自由、平等、民主觀(李怡)、(5)這種民意代表有什麼用?(賈正男)、(十)黨外世界、(1)全省黨外霧峯會(慕容)、(2)有正義˙服公理的噶瑪蘭後代(劉守成)、(十一)有話就說、(1)「一千個春天」還拍不拍?、(2)讓精神病犯回療養院、(十二)反新聞、(1)李登輝的場面話(何布廉)、(2)莫名其妙的電視新聞(煉丹師)、(3)臺灣中英文報紙內容之比較(陳萍譯)、(4)新聞界筆下的黨外(凌家和)、(十三)短評、(1)另一個「訪才團」(村夫)、(2)游榮佳的「生死之辯」(劉志傑)、(3)君臣平安的怪事(村夫)、(4)監委連記法之另一面(黃友仁)、(5)月亮與烏鴉(江雪)、(十四)語言、(1)台語教室(康文雄)、(十五)國際話題、(1)從反共到親共的過程――菲律賓的案例(蔣良任)、(2)俺命令你民主、(3)馬可仕得道雞犬升天、(4)妓報、(5)澳洲可能更換國旗國歌、(6)誰最左、(7)承認錯誤的政府、(十六)漫畫、(1)大王萬歲 等。 此件《亞洲人》為康寧祥發行的《八十年代》雜誌的系列刊物之一,主要為接替《八十年代》而創刊,《八十年代》系列雜誌為臺灣黨外雜誌的重要代表,有「黨外雜誌編輯群的搖籃」之稱,由學者以及新聞界從事批判性的政論,與黃信介發行的《美麗島》雜誌成為「黨外政治」運動兩條路線各自的代表。所謂「黨外」為中國國民黨之外的政治勢力,「黨外」在國民黨政府的治下運用創辦雜誌的方式表達立場、對抗國民黨政府,這些雜誌、出版品被稱為「黨外雜誌」,《亞洲人》亦是其中之一。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