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麻布

跟麻布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麻布有關的相片,第1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本件藏品為泰雅族麻布,族語稱為pala’(賽考利克)、plyung(澤敖利)、lalabah;capang(汶水)、utux tino’an(萬大)、samax(四季)、pala;balay(宜蘭澤敖利)。為一片長條形的苧麻原色織布片夾織以薯榔染色的棕色線而成,其織紋圖案為橫向曲折形紋、虛線形紋和鎖鏈形所組成的八組橫向織紋。單數組與雙數組織紋圖案不同。 在泰雅族的傳統社會文化中,織布是女子必須學會的一樣重要技能也是成年的象徵。僅有擅長織布的女子才能於臉上文面或出嫁,也能受到族裡的尊重。傳統上皆是由一種稱為水平背帶織布機的織機所織出,這種織布機在織作時,須依靠織布者的腰力並用雙腳頂住織布機之經卷,極耗體力。至於織布的色彩,大多是透過如植物染料將線材染色再夾織於布面上。雖然各族製作服飾有不同的技法但惟有織布是所有族群共有之技術也是各族女性必備的一項技能。作為材料的苧麻從種植開始到成熟採收後,需再經歷數種處理過程,才能成為織作的線材。可見一件服飾製作的繁瑣及耗時。 本件麻布片長度較長,不作服飾穿著。本件為平織紋織布,技法上較為簡易,所織作織出來之布料用於日常生活中作為毯子、桌巾、地墊、坐墊等。本件織紋亦與族人平日或工作時所穿戴之披肩相似。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日期
年代: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