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宋岳飛後出師表墨拓本 冊

跟宋岳飛後出師表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共20張
跟宋岳飛後出師表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宋岳飛後出師表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宋岳飛後出師表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宋岳飛後出師表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宋岳飛後出師表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宋岳飛後出師表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宋岳飛後出師表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宋岳飛後出師表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宋岳飛後出師表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9張
跟宋岳飛後出師表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10張
跟宋岳飛後出師表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11張
跟宋岳飛後出師表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12張
跟宋岳飛後出師表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13張
跟宋岳飛後出師表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14張
跟宋岳飛後出師表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15張
跟宋岳飛後出師表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16張
跟宋岳飛後出師表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17張
跟宋岳飛後出師表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18張
跟宋岳飛後出師表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19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宋岳飛後出師表墨拓本 冊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託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偏安於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者謂爲非計。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謹陳其事如左。高帝明並日月。謀臣淵深。然涉險被創。危然後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衆難塞胷。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髣髴孫。吳。然困於南陽。險於烏巢。危於祁連。偪於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然後僞定一時尔。況臣才弱。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伏而李伏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爲能。猶有此失。況臣駑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漢中。中間朞年耳。然喪趙雲。陽羣。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復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而不及今圖之。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夫難平者。事也。昔先帝敗軍於楚。當此之時。曹操拊手。謂天下以定。然後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後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料。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覩也。紹興戊午(西元一一三八年)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候祠。遇雨。遂宿於祠內。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詞。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胷中抑鬱耳。岳飛並識。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立故宮博物院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作者
岳飛(書),樊登澐(鐫刻)
書體
行草書
裝裱形式
冊(蝴蝶裝‧方幅式)
數量
一冊:十九開(本幅十九開十九幅)
作品語文
漢文
集叢號-類型
單件
典藏尺寸
本幅 / 60x65.6 / 全幅 / 60x65.6
質地
本幅 / 紙
題跋資料
簽 / 封面 / 楷書 / 後出師表。岳飛書。 / 題跋 / 本幅 / 富平樊登澐敬鐫。西安拜石齋胡錫齡監工。 / 楷書 / 共石肆十方。富平樊登澐敬鐫。西安拜石齋胡錫齡監工。 / 題跋 / 方玉潤 / 本幅 / 戊寅(西元一八七八年)冬至後五日。滇南方玉潤黝名氏謹跋。 / 行書 / 曩余纂卯科衍績一書。嘗謂。三代下論將相完人。得二賢焉。曰諸葛忠武侯。曰岳武穆王二公。創造偏安一將一相。事業迴不相侔。且弌則得。君甚專弌。則過相不良其艱難成敗。又未可以同日語。然而受命擊征。秉節不移。一片孤忠獨往之概。恒以恢復中原為己任。誓不與國賊而並立者。則冊不同。蓋其天性純。學術正。臣節昭二公固曠世相感於無間。詎得以事業之或殊。遂謂襟懷之有異乎。此卷以武穆之神筆。寫武侯之心聲。固不必論其蹟之真贗。而弌種生氣勃發。如雷電交馳。風雨驟至。有足與當日之血淚丹忱。齊日星而並河嶽者。余曾於筱塢侍郎座中。得覩墨蹟。因歎其為希世寶矣。嗣侍郎刻之關中以公同好。茲鴻賓明府又將重刻之。五丈原侯祠尤有合乎侯心也。蓋君嘗為賊困於是原。而今又適令斯邑。故欲以岳公以感乎侯心者。報侯悳耳。而今仰人乃得廁名其間。則尤不能不神往於其際云。戊寅(西元一八七八年)冬至後五日。滇南方玉潤黝名氏謹跋。 / 題跋 / 胡昇猷 / 本幅 / 大清光緒四年歲次戊寅(西元一八七八年)秋七月吉日。蜀汶山胡昇猷鴻賓氏謹識。 / 楷書 / 昇猷自幼讀書。即知心敬武侯。以為三代後一人。迨稍長入成都瞻拜丞相祠堂。古柏森森。又未嘗不俯仰興褱。低徊不能去者久之。同治四年春。以司鐸從戎關中。勷理轉輸。恒往來於岐郡鄠杜間。因登五丈原。展謁侯像。想念當年蜀魏相持。風雲震盪。不幸而大星遂隕於斯。為可悲也。方沉吟間。倏回騎蜂擁大至。乃倉皇遁從間道得脫。去冬營散而猷乃得補令斯邑。下車伊始。即有事侯祠。不禁有感於昔日之履險弗險。與今茲之蹈危不危者。謂非侯之默相也。不可爰取。筱塢司寇曩所刻岳鄂王手書侯出師二表。重摹上石。敬嵌祠壁。并殿宇而一新之。庶幾仰答神庥。亦使兩賢靈爽。嘗相依而不散云。大清光緒四年歲次戊寅(西元一八七八年)秋七月吉日。蜀汶山胡昇猷鴻賓氏謹識。 / 題跋 / 左宗棠 / 本幅 / 同治十年(西元一八七一年)七月旬又一日。湘陰左宗棠書於平涼軍次時正杉營靜甯進規河湟。 / 楷書 / 筱塢學士出示忠武岳鄂王書武侯出師表兩巨軸。展視一過。勁健飄洒。生氣凜然。如見疋謌。投壺氣概。斷非贗書無疑。字為心畫。維其有之。是以作之。理固然耳。平生見王墨蹟凡三。一弟七哀稿。一書家誥。後一與友人書稿。皆入魯國南宮閫奧。即藝事亦見學到古人之難也。敬識跋語。自矜眼福。同治十年(西元一八七一年)七月旬又一日。湘陰左宗棠書於平涼軍次時正杉營靜甯進規河湟。 / 題跋 / 袁保恆 / 本幅 / 同治庚午(西元一八七0年)秋七月項城袁保恆薰沐敬跋。光緒元年(西元一八七五年)乙亥正月上浣補書於西安行館。時雨表正文摹勒已竣。 / 楷書 / 道光咸豐間。余五過湯陰。必瞻拜岳忠武遺像。最後得見手書出師表。疑為偽作。以有諸先輩跋。心弗善之。而不敢非也。同治丙寅(西元一八六六年)既釋先端敏公服之。眀年將入都檢點行李。於書簏中得石刻岳忠武書諸葛武侯前後出師表真跡。不識所自来。與湯陰岳廟手跡迥殊。英風浩氣。軼羣絕倫。俯視有宋四家已。歎非忠武天人不能為。抵都張之壁間。晨夕瞻對。使人忠義感發。不能自已。猶憾未見墨跡。不知淋漓痛快。當更如何。戊辰(西元一八六八年)左恪靖伯經略秦隴。余奉命督餉駐關中。聞舊僕有得忠武墨寶於亳州者。不知即為二表。亦意其不必真跡也。姑置之。己巳(西元一八六九年)僕来西安。問其所獲。與余所藏拓本同。問價幾何。約六十緡耳。問胡不攜以来。曰。以乏資斧質之矣。終疑其不必真跡也。復置之。無何守河北崔季芬鎮軍廷桂領豫軍。備賊終南諸隘。觧嚴来謁。談次及之。遽興曰。此物流傳有緒。曾及見之。奇蹟也。銅山楊氏得自商邱宋氏。守之已歷三世。曾刻之石并拓本。亦不多示人。咸豐初河決。豐北楊以重價質於亳之賈人。而貿遷於河工。折閱過當力不能贖。亳賈竟持以去。垂二十年矣。兵燹以来遂不可究詰。今是物得於亳。殆即楊氏所失與。楊與同邑張大司馬亮基世姻。公家與大司馬。亦至戚拓本。倘張所轉贈。未可知也。余以季芬之言有據。且曾見之。必能識之。於其歸也。浼遣人偕僕往取視之。且属之曰。果其原本也。即主者索重息勿吝必贖以歸。比至急展卷觀之。鬱屈瑰奇。不可名狀。凜凜生氣。數百年如新脫於腕。令人不敢逼視。其揮灑縱橫。又如快馬入陣。想見背嵬酣戰時。夫豈後人所能偽託。馬伏波見漢光武帝歎曰。帝王自有真。吾於此卷亦歎精忠自有真也。希世之寶。夫復何疑。卷首明太祖手題八字。龍跳虎臥。氣象萬千。亦足橫絕今古。卷尾黃子久劉青田諸跋。不知為何人竊易。以奴書充之。重加裝潢。撤去後跋而錄存其文。以待訪求。或者旦暮遇之。同治庚午(西元一八七0年)秋七月項城袁保恆薰沐敬跋。光緒元年乙亥(西元一八七五年)正月上浣補書於西安行館。時兩表正文摹勒已竣。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