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

跟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共23張
跟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9張
跟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10張
跟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11張
跟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12張
跟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13張
跟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14張
跟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15張
跟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16張
跟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17張
跟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18張
跟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19張
跟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20張
跟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21張
跟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有關的相片,第22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

夫天之道也。東仁而首。西義而成。故清泰所居。指於成事者已。地之德也。川浮而動。岳鎮而安。故耆闍(所臨。取於安定者已。茲)寺大抵厥□(旨)玄同。(是)以迴向度門。躔于郭右。仰止淨域。列乎巖顛。寶堂岌嶪於太虛。道樹森捎於曾渚。無風而林壑肅穆。不(月而相事澄明。化城)未真。梵天猶俗。名稱殆絕。地位嘗高者。不其盛歟。麓山寺者。晉太始四年之所立也。有若法崇禪師者。振錫江左。除結(澗陰嘗與炎漢太宗。長沙清)廟。棟宇接近。雲霧晦冥。□(赤)豹文狸。女蘿薜(帶)。山祇見於法眼。竇后依於佛光。□□(至請)舊居。特為新寺。禪師洎翌。□(日)弘聚□(謀)。介眾表(之)。(明詔)□□□□□□(行矣。水臬有制)。丘墟□(盡)平。太康□□(二載)。有□(若)法導禪師。莫知何許人也。默受智印。深入證源。不□(壞)外緣。而見心本。無作真性。而注福□(河)。大起前功。□(重)啟靈應。神僧銀色。化身丈餘。指定全摸。摽建方面。法物增備。擅供益崇。廣以凌雲之臺。疏以布金之地。有若法愍禪師者。江夏人也。空慧雙銓。寂用同轡。慈目相視。浄心相續。綜覈萬法。安住一歸。注大道經。究上乘理。永託茲嶺。克終厥生。逮宋元徽中。尚書令。湘洲刺史。王公。諱僧虔。右軍之孫也。信尚敬田。作為塔廟。追存寶相。加名寶山。𥎪乎弓冶筆精。陶甄意匠。留書藏石。緘妙俟時。候法宇之傾低。期珍價以興𦲭。遠慮將久。遺事未彰。梁天監三年。刺史夏侯公諱祥。了義重玄。別搆正殿。紹泰二年。刺史王公諱琳。律師法賢。或在家出家。或聞□(見)眼見。建涅槃像。開甘露門。長沙內史蕭沆。振起法皷□(弘)演梵言。繼揵搥於景鍾。納貝葉於曾閣。陳司空吳明徹。隨侍中鎮南晉安王樂陽王。並佛性森然。國楨秀者。壯迴廊以雲構。蔚懸居以天覆。開□□(皇九)年。天台大禪師。守護法□□(庭澄)清悲海。巖幢標聳。智火融明。襲如來堂。坐法華定。四行樂而不取。三賢登而更遷。有若曇捷法師者。伐林及樹。染法與衣。不墜一滴之油。有□(霑)大根之雨。揔管大將軍齊郡公㩲公諱武。福德莊□(嚴)。喜慧方更。疏寫四部。鎮重百城。有若智謙法師者。願廣於天。心細於氣。誦習山頂。創立花臺。□(有)若摩訶衍禪師者。五力圓常。四無清□(浄)。以因因而入果果。以□□(滅滅)而會如如。有若首楞法師者。文史早通。道釋後得。遠涉吳會。幽尋天□(台)。法界圖(於)□(剡)中。真訣論於湘上。具究竟戒。敷觧說筵。一法開無量之門。一音警無邊之眾。方等有□(以)復悔。雙林有以追遠。並建場所。乎為住持。惟□□(慧性)禪師□(者)。□(迹)其武。憑其高。超乎雲門。絕彼塵網。深以為性。有習道有因。止於心反於照。習也者。坐乎樹。居乎□(山)。□(因)也者。固習而無因。□(則)不住。囙而無習。則不證。是□(以)漚和正覺。阿若冥搜。想息而精進甲堅。受除而煩惱㱿散。百川到海。同味於醎。千葉在蓮。比色於浄。起定不離於平等。發慧但及於慈悲。故能聞(者順其風。覯者探其道)。牧伯萃止。皇華洊臻。焚□(香)之上緣。託成佛之嘉願。上座惠□□(杲寺)主惠□(亶)都維那興哲等。皆□(靜)慮演成。妙輪□□(轉次)。□(囙)差別而(非法。隨品類而得根。去二)見而入流。率一心而辦□(事)。咸□(以)形勝之會如彼。脩行之迹如此。而豊碑未□(勒)。盛業不書。安可默而□□(巳哉)。將何以發揮頌聲。(披揚宿志者也。司馬西河竇)公名彥澄。碩德高闈。紹□(賢)遠(識)。(器守) □(岳)厚。撿操氷清。屬以師長□□(闋官)。□(攝)行隨手。以家而□(形)於孝友。以己□(而)廣□(於)詩書。以(重而雅俗自興。以明而至道丕)若。且猶歸心浄土。□□□(膜拜佛)(乘。摧憍慢之)外幢。興開示之真語。□(建)謀羣□(吏)。乃命下寮。顧蚊山之易疲。歎龍宮之難□(紀)。其(詞曰。天地有象。聖賢建極。宴坐中巖。成道西域。後代襲武。前良作則。安樂是依。靈鷲是式。一想冥)□(契)。□(三)歸願塞。其一金方□□(置廟)。□(衡)麓開場。龍□□(象擁)(錫)人□(天)(護香。鬼神賜土。靈化度堂。重鎮牧伯。上游侯王。光昭法侶。大啟禪房。其二幽谷左豁。崇山右峙。瞰)郭萬家。帶江千□(里)。玉□□(水布)飛。□□□□(石林雲起)。(雷激庭際。月窺窓裏。花臺隨足。天樂盈耳。其三人與地靈。心江法滅。既往在此。此明齊哲。佛日還照。牛車結轍。連率順風。駟)驪欽烈。□□(雲。連)率順風駟(此句錯裝)。(後闕)。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唐李邕書麓山寺碑墨拓本 冊 / 授權人:國立故宮博物院 /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NPM_Painting&id=贈拓00037200000。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立故宮博物院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作者
李邕
書體
行楷書
裝裱形式
冊(摺裝‧方幅式)
數量
一冊:二十三開(本幅二十三開四十六幅)
作品語文
漢文
集叢號-類型
單件
典藏尺寸
本幅 / 27.4x17.2 / 全幅 / 34.8x43.5
質地
本幅 / 紙
印記資料
收傳印記 / 淵公所藏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