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清梁國治書御製學詩堂記(上) 冊

跟清梁國治書御製學詩堂記(上) 冊有關的相片,共19張
跟清梁國治書御製學詩堂記(上) 冊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清梁國治書御製學詩堂記(上) 冊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清梁國治書御製學詩堂記(上) 冊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清梁國治書御製學詩堂記(上) 冊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清梁國治書御製學詩堂記(上) 冊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清梁國治書御製學詩堂記(上) 冊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清梁國治書御製學詩堂記(上) 冊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清梁國治書御製學詩堂記(上) 冊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清梁國治書御製學詩堂記(上) 冊有關的相片,第9張
跟清梁國治書御製學詩堂記(上) 冊有關的相片,第10張
跟清梁國治書御製學詩堂記(上) 冊有關的相片,第11張
跟清梁國治書御製學詩堂記(上) 冊有關的相片,第12張
跟清梁國治書御製學詩堂記(上) 冊有關的相片,第13張
跟清梁國治書御製學詩堂記(上) 冊有關的相片,第14張
跟清梁國治書御製學詩堂記(上) 冊有關的相片,第15張
跟清梁國治書御製學詩堂記(上) 冊有關的相片,第16張
跟清梁國治書御製學詩堂記(上) 冊有關的相片,第17張
跟清梁國治書御製學詩堂記(上) 冊有關的相片,第18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清梁國治書御製學詩堂記(上) 冊

御製學詩堂記。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於伯魚之過庭也。曰不學詩無以言。學詩尚矣。然學詩者。豈以駢四儷七。叶聲韻。練詞藻。為能盡詩之道哉。必於可興可觀可羣可怨事父事君之大端。深入自得。然後蘊諸內則心氣和平。發諸外則事理通達。於是言之文而行之遠。不讀關雎麟趾。不能行周官法度。是則有天下國家者。尤不可不學詩也。宋高宗命馬和之為毛詩全圖。自書經以配之。間亦有孝宗書。豈和之始事於建炎。而蕆功於乾道。阜陵補書以卒成之乎。歷年既遠。散失者多。其在內府。已登諸石渠寶笈。凡九卷。書成之後。續得者又八卷。而以新證舊。乃知向所藏。或失之精覈者凡五卷。夫真者既知其醇。則贋者宜去其疵。於是萃前後可信為真者。都為一笥。別藏於景陽宮後殿。而名之曰學詩堂。後或有所得。將以是證之而歸其笥焉。各卷並為題識。書之以傳信永世。卷之甲乙。以風雅頌為次第。而不計書經者之前後。其已登石渠寶笈。今訂為偽之五卷。則仍其舊。亦各為識語書其後。夫高孝兩朝。偏安江介。無恢復之志。其有愧雅頌大旨多矣。則所為繪圖書經。亦不過以翰墨娛情而已。豈真能學詩者乎。詩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惜乎吾不能揖讓於清廟明堂之間也。附錄。馬和之畫邶風七篇圖跋。馬和之所繪邶風圖。僅存式微。旄邱。泉水。北門。靜女。新臺。二子乘舟七篇。並闕宋高宗所書經文。而卷後陸師道跋。依圖考定。一一可按。曩編石渠寶笈時。曾手書諸詩以儷之。列為上等。並題跋以識。茲集內府所有和之毛詩圖參較。絹素畫法脗合無間。確可信為真蹟者凡十二。此其一也。圖舊為冊本。今既合篋弆藏。因改裝成卷以從其類。夫鑒別馬畫真贋。所重者畫。而編詩亦當以四始篇什為次。此卷自宜居首。不必復拘舊書新補之先後。並詳學詩堂記中。至於原書所載。難以悉為改正。近年來凡有已入書之字畫。續經題詠及辨訂者。均記以石渠繼鑑璽。而原書一仍其舊。是卷準而行之。并識梗槩。餘倣此。宋高宗書馬和之畫鄭風五篇圖跋。鄭風凡二十一篇。此卷雖止蘀兮。風雨。出其東門。野有蔓草。溱洧五篇。而每篇具能曲傳詩人真意。故是小吳生傑作。此與齊風嘉魚鴻雁魯頌諸圖。皆經散佚而僅存者。然吉光片羽。亦足珍貴。矧其為連篇可玩者乎。宋孝宗書馬和之畫齊風六篇圖跋。此繪齊風雞鳴。還著。敝笱。載驅。猗嗟六篇。而闕其五。畫與內府所藏和之諸圖同。字則不類宋高宗所作。或疑其贋。余曰不然。此卷縑素厚薄。尺幅長短。與和之他卷可信為真者。俱適脗合。而設色用筆。亦非庸手所能彷彿。其為和之畫。固無可疑。且作偽臨。書於行款必規模曲肖。今卷中所寫諸詩。視高宗分行。疎密迥異焉。肯留此罅隙。供人指摘乎。按陸師道邶風圖跋云。宋高孝二廟。始盡寫三百篇。令和之圖寫其跡云云。考畫譜馬和之傳。引陳善杭州志云。高孝兩朝。深重其畫。毛詩三百篇。俱畫一圖。而不言書寫經文事。夫高宗書信而可徵。則師道所云孝宗亦嘗寫經。應自不妄。且其墨蹟濃淡。雖有不同。而結體運筆。猶存德壽家法。故當為阜陵補成。因改籤為宋孝宗書。辨識如右。其石渠寶笈原書之不復更易。與印繼鑑璽之故。已詳邶風圖卷。茲不複贅。宋高宗書馬和之畫陳風圖跋。陳風圖卷藏於明茅維南陽名畫表。云是韓宗伯存良家藏。此卷後有董其昌跋。所言相合。卷舊登石渠寶笈。書題籤作陳風十章。今集和之真蹟各卷。其篇什不全者。則書某風某什若干篇。全者不復書其篇數。以示區別。並印繼鑑璽以識之。宋高宗書馬和之畫豳風圖跋。石渠寶笈舊藏豳風圖卷。止有六篇。而破斧篇別為一卷。亦續入內府。卷後董其昌跋。惜其餘不知又歸何處。並定為趙孟頫補圖。今以兩卷比觀。則人物神情無纖毫異。而破斧篇高宗書。與畫相連。並無割裂痕。破斧既是馬畫。則不得疑孟頫補圖矣。蓋香光未覯全卷。因臆度失實。致為高士奇所笑。然士奇亦止見此一斑。別据徐氏所藏小雅為證。猶不免旁引借鑑。未若今日相印於本來面目之快也。因命裝潢。聯為一卷。仍附破斧篇原跋於後。以識延津之合。不更增佳話乎。繼鑑印璽之例。亦如邶風。宋高宗書馬和之畫小雅鹿鳴之什圖跋。近得馬和之繪小雅鹿鳴之什圖。經文為宋高宗書。展卷穆然。具有古意。因以內府所藏和之各卷冊較之。與此合者凡九。絹素筆法。無爽銖禾米。並可信為真蹟。此卷鹿鳴之什。畫至魚麗。而以南陔白華華禾米三詩小序。附錄於後。乃從毛萇原什分次。南有嘉魚以下。與今所行朱子集傳什名不同。蓋紹興時祇有毛傳。自宜據以為書。不必以後出之朱傳參差致疑也。且毛公當日第。就所存各篇。核實為什。而笙詩則以類相從。分什麗之。其理自正。朱子乃因鄉欽酒禮。歌魚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邱。歌南山有臺笙由儀之文。遂抑由庚於魚麗。後雖不得謂其無所據。依然繹儀禮經文。其始工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笙入。乃樂南陔白華華禾米。歌與笙皆以三詩為節。乃間以後。則一歌一笙相代而作。孔疏謂不比篇而間取之。其說最當。所以合樂之詩。采蘩而下。即及采蘋。若必如朱子相次而取。則草蟲一篇。何以不移於采蘋後乎。且儀禮鄭氏註。謂魚麗采其物多酒旨。所以優賢。南有嘉魚采其能以禮下賢者。與之燕樂。南山有臺采其愛友賢者。既欲其身壽考。又欲其名德之長。是此三篇。義名有取。因連類用之。原不必與笙詩定相比次。而白華既已亡辭。復標什首。又不若毛公之核實為長也。辨訂和之詩經圖之。役以玆卷為權輿。故於此畧記梗槩。餘說分識各卷中。而釐正彙存之詳。則總述於商頌卷後。至由繪本而旁及詩什。又考資餘事耳。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清梁國治書御製學詩堂記(上) 冊 / 授權人:國立故宮博物院 /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NPM_Painting&id=故書00081100000。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立故宮博物院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作者
梁國治
書體
楷書
裝裱形式
冊(蝴蝶裝‧方幅式)
數量
一冊:十五開(本幅十五開十五幅)
作品語文
漢文
集叢號-類型
單件
典藏尺寸
本幅 / 14.5x17.7
質地
本幅 / 紙
題跋資料
簽 / 封面 / 御製學詩堂記。上冊。
印記資料
鑑藏寶璽 / 嘉慶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寶笈三編 / 鑑藏寶璽 / 石渠寶笈 / 鑑藏寶璽 / 宣統御覽之寶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三編(御書房),第七冊,頁3192-3195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24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