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元邊武書千文 冊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共37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9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10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11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12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13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14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15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16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17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18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19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20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21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22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23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24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25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26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27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28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29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30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31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32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33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34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35張
跟元邊武書千文 冊有關的相片,第36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元邊武書千文 冊

千字文。勒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次韻。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崑崗。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薑。海鹹河淡。鱗潛羽翔。龍師火帝。鳥官人皇。始製文字。乃服(服字點去)衣裳。推位遜國。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發殷湯。坐朝問道。垂拱平章。愛育黎首。臣伏戎羌。遐邇壹體。率賓歸王。鳴鳳在樹。白駒食場。化被草木。賴及萬方。蓋此身髮。四大五常。恭唯鞠養。豈敢毀傷。女慕貞絜。男俲才良。知過必改。得能莫忘。罔談彼短。靡恃己長。信使可覆。器欲難量。墨悲絲染。詩讚羔羊。景行維賢。剋念作聖。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傳聲。虛堂習聽。禍因惡積。福緣善慶。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資父事君。曰嚴與敬。孝當竭力。忠則盡命。臨深履薄。夙興溫清。似蘭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淵澄取暎。容止若思。言辭安定。篤初誠美。慎終宜令。榮業所基。藉甚無竟。學優登仕。攝職從政。存以甘棠。去而益詠。樂殊貴賤。禮別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婦隨。外受傅訓。入奉母儀。諸姑伯叔。猶子比兒。孔懷兄弟。同氣連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規。仁慈隱惻。造次弗離。節義廉退。顛沛匪虧。性靜情逸。心動神疲。守真志滿。逐物意移。堅持雅操。好爵自縻。都邑華夏。東西二京。背芒面洛。浮渭據涇。宮殿盤鬱。樓觀飛驚。圖寫禽獸。畫彩僊靈。丙舍傍啟。甲帳對楹。肆筵設席。皷瑟吹笙。升階納陛。弁轉疑星。右通廣內。左達承明。既集墳典。亦聚羣英。杜槀鐘粲。漆書壁經。府羅將相。路俠槐卿。戶封八縣。家給千兵。高冠陪輦。驅轂振纓。世祿侈富。車駕肥輕。策功茂實。勒碑刻銘。磻溪伊尹。佐時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營。桓公匡念。濟弱扶傾。綺迴漢惠。說感武丁。俊乂密勿。多士寔寧。晉楚更霸。趙魏困橫。假途滅虢。踐土會盟。何遵約法。韓弊煩刑。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九州禹跡。百郡秦并。嶽宗?岱。禪主云亭。鴈門紫塞。雞田赤城。昆池碣石。鉅野洞庭。曠遠翻邈。巌岫杳冥。治本於農。務茲稼穡。俶載南畝。我藝黍稷。稅熟貢新。勸賞黜陟。孟軻敦素。史魚秉直。庶幾中庸。勞謙謹勅。聆音察理。鑒貌辨色。貽厥嘉猷。勉其祗植。省躬譏誡。寵增抗極。殆辱近恥。林皋幸即。兩疏見機。解組誰逼。索居閒處。沈默寂寥。求古尋論。散慮逍遙。欣奏累遣。感謝歡招。渠荷的歷。園莽抽條。枇杷晚翠。梧桐早彫。陳根委翳。落葉飄颯。遊鯤獨運。凌摩絳霄。耽讀翫市。寓目囊箱。易輶攸畏。屬耳垣?。具膳餐飯。適口充腸。飽飫烹宰。饑猒糟糠。親戚故舊。老少異糧。妾御績紡。侍巾帷房。紈扇圓潔。銀燭煒煌。晝眠夕寐。藍筍象床。弦歌酒讌。接杯舉觴。矯手頓足。悅豫且康。嫡後嗣續。祭祀蒸嘗。稽顙再拜。悚懼恐惶。揃揲簡要。顧答審詳。骸垢想浴。執熱願涼。驢騾特犢。駭躍超驤。誅斬盜賊。捕獲叛亡。布射僚丸。嵇琴阮嘯。恬筆倫紙。鈞巧任釣。釋紛利俗。並皆佳妙。毛施淑姿。工嚬妍笑。年矢每催。羲暉朗曜。璇璣懸斡。晦魄環照。指薪脩祜。永綏吉劭。矩步引領。俯仰廊廟。束帶矜庄。徘徊瞻眺。孤陋寡聞。愚蒙等誚。謂語助者。焉哉乎也。至元之辛巳(西元一三四一年)春正月元日。石抺景良以此紙徵不肖書。時天氣清淑。光景可人。遂滌玉腰研。試貍豪筆。大書千文以歸之。近人以余粗學困學翁墨跡。但知點畫形似耳。武奚足尚。今且塞公雅命。殊勉強也。覽者幸勿見誚。隴西後學玉蓑漁者邊武伯京父識。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元邊武書千文 冊 / 授權人:國立故宮博物院 /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NPM_Painting&id=故書00016900000。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立故宮博物院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作者
邊武,Bian Wu
書體
草書
裝裱形式
冊(摺裝‧方幅式)
創作時間
元順帝至正元年(1341)
數量
一冊:三十七開(本幅三十五開,每開二幅,末開一幅,後副葉二開二幅,合計三十七開七十三幅)
作品語文
漢文
集叢號-類型
單件
典藏尺寸
本幅一 / 34.4x23.6 / 本幅二 / 34.4x23.6 / 本幅三 / 34.9x24.4 / 本幅四 / 34.8x24.4 / 本幅五 / 34.9x24.4 / 本幅六 / 34.9x24 / 本幅七 / 34.9x23.8 / 本幅八 / 34.9x23.8 / 本幅九 / 34.7x23.7 / 本幅十 / 34.8x23.7 / 本幅十一 / 34.8x23.6 / 本幅十二 / 34.8x23.7 / 本幅十三 / 34.6x23.4 / 本幅十四 / 34.6x23.4 / 本幅十五 / 34.3x23.8 / 本幅十六 / 34.4x23.8 / 本幅十七 / 34.3x23.7 / 本幅十八 / 34.4x23.6 / 本幅十九 / 34.5x24.2 / 本幅二十 / 34.5x24.1 / 本幅二十一 / 34.8x23.8 / 本幅二十二 / 34.8x23.7 / 本幅二十三 / 34.5x23.7 / 本幅二十四 / 34.6x23.7 / 本幅二十五 / 34.7x23.7 / 本幅二十六 / 34.7x23.7 / 本幅二十七 / 34.6x23.4 / 本幅二十八 / 34.6x23.4 / 本幅二十九 / 34.6x24.1 / 本幅三十 / 34.6x24 / 本幅三十一 / 34.6x23.6 / 本幅三十二 / 34.5x23.6 / 本幅三十三 / 34.7x24.1 / 本幅三十四 / 34.6x24 / 本幅三十五 / 34.5x23.7 / 本幅三十六 / 34.4x23.7 / 本幅三十七 / 34.5x23.4 / 本幅三十八 / 34.5x23.5 / 本幅三十九 / 35.2x23.5 / 本幅四十 / 35.2x23.5 / 本幅四十一 / 34.7x23.7 / 本幅四十二 / 34x23.7 / 本幅四十三 / 34.8x23.5 / 本幅四十四 / 34.8x23.5 / 本幅四十五 / 34.8x23.5 / 本幅四十六 / 34.8x23.6 / 本幅四十七 / 35.1x23.4 / 本幅四十八 / 35.1x23.4 / 本幅四十九 / 34.7x23.9 / 本幅五十 / 34.7x23.9 / 本幅五十一 / 34.7x23.8 / 本幅五十二 / 34.7x23.8 / 本幅五十三 / 34.7x23.9 / 本幅五十四 / 34.7x23.8 / 本幅五十五 / 34.6x23.6 / 本幅五十六 / 34.6x23.6 / 本幅五十七 / 35x24.1 / 本幅五十八 / 35x24.1 / 本幅五十九 / 34.7x24 / 本幅六十 / 34.7x24 / 本幅六十一 / 35x24.4 / 本幅六十二 / 35.1x24.4 / 本幅六十三 / 34.7x24.7 / 本幅六十四 / 34.8x24.7 / 本幅六十五 / 33.3x22.8 / 本幅六十六 / 33.3x22.8 / 本幅六十七 / 33.6x23.5 / 本幅六十八 / 33.7x23.5 / 本幅六十九 / 33.9x23.1 / 後副葉 / 33.9x22.3
質地
本幅 / 紙 / 後副葉 / 紙
題跋資料
題跋 / 陸深 / 後副葉 / 是歲嘉靖甲申(西元一五二四年)三月三日。儼山陸深謹跋。 / 行楷書 / 書法弊於宋季。元興作者有工。而以趙吳興鮮于漁陽為巨擘。終元之世。出入此兩家。是卷千文為邊隴西伯京書。自敍出於漁陽。結構潤密。波瀾煥發。殆未易優劣也。按史。元順帝以至順四年六月即位。改元元統。凡二年。乙亥則重紀至元。凡六年。辛巳則改元至正。不知何以復系至元於辛巳耶。豈作是書時。乃正元之日。而遠方尚未知改元耶。石抹元之宦族。仕浙者尤盛。景良未詳其履歷。此必伯京寓浙時為書耶。自後數年而元亦季矣。我朝三宋者出。追蹤魏晉。開一代書學之源。今而才賢輩出。駸駸古人矣。鄭思齋啟範。購得此卷。持以示深。為論文翰與治化相通者若此。思齋治理文章。直欲等秦漢上之。顧於此卷加欣賞焉。異時當軸取人之善。亦若此焉矣。是歲嘉靖甲申(西元一五二四年)三月三日。儼山陸深謹跋。
印記資料
鑑藏寶璽 / 乾隆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嘉慶御覽之寶 / 鑑藏寶璽 / 嘉慶鑑賞 / 鑑藏寶璽 / 石渠寶笈 / 鑑藏寶璽 / 三希堂精鑑璽 / 鑑藏寶璽 / 宜子孫 / 鑑藏寶璽 / 宣統御覽之寶 / 收傳印記 / 近竹閣主 / 收傳印記 / □用 / 收傳印記 / □□詩書舊族 / 收傳印記 / 疾夫 / 收傳印記 / 馬瘁阿恆 / 收傳印記 / 靖初父 / 收傳印記 / 玄藻 / 收傳印記 / 正休(重一) / 收傳印記 / (另八印不可辨。內六印疊印。下一印為合同。)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三編(御書房),頁3087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三),第一冊,頁56 / 參考書目 / 1.何傳馨,〈邊武書千文〉,收入石守謙、葛婉章主編,《大汗的世紀:蒙元時代的多元文化與藝術》(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1年初版),頁307-308。 / 內容簡介(中文) / 邊武(十四世紀中),隴西人,字伯京,與郭畀(1280-1335)、王逢(1319-1388)為友。他自言其書學鮮于樞,而為時人推崇,所作行草幾乎亂真。同時也擅長繪畫,善墨戲花鳥。至元辛巳(1341),石抺景良向邊武索書,他使用玉腰硯、貍豪筆為其書寫千字文。全冊用筆圓厚蒼勁,結體疏密有致,用墨變化得宜,無論結字用筆,都可見鮮于樞之影響,不失為善學之者。 / 內容簡介(英文) / Bian Wu (style name Bojing) was a native of Longxi and a friend of Guo Bi (1280-1335) and Wang Feng (1319-1388). He said that he learned calligraphy from that of Xianyu Shu. Also praised by contemporaries, there was much confusion between their writings in semi-cursive script. Bian Wu excelled at painting as well, especially ink plays on bird-and-flower subjects. In 1341 Shimo Jingliang sought Bian Wu’s calligraphy. Using his “jade waist” inkstone and “fox hair” brush, he calligraphed the “Thousand Character Classic.” Throughout the album, the brushwork is rounded and strong, the characters well spaced and the changes to the ink tones well arranged. In addition to the brushwork in the character forms, all these features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Xianyu Shu, indicating that Bian Wu was indeed a fine student.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