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人講堂精彩花絮】在歷史的碎片中,我們尋到了什麼?—— 《尋找湯德章》電影映後座談 講座紀錄 (113.10.19)

「人人講堂」的最終場,特別請到紀錄片導演黃銘正先生及連楨惠女士,帶來他們的作品《尋找湯德章》,此片由臺南市中心地景「湯德章紀念公園」出發,回望關於日治時期「湯德章」的生命旅程,時間尺度涵蓋 1907 年至 1947 年政權轉換期,除了探索湯德章的人生座標外,也跨越至 2000 年後其後代子孫,可謂紀錄了臺灣近代史的縮影。


講座內容包含影片播映及映後對談,讓人驚喜的是片中人物,臺南文史工作者 / 莉莉水果店老闆 —— 李文雄先生也親臨「人人講堂」現場,和大家一同分享五年多以來的拍攝秘辛及心路歷程。


湯德章是誰


導演黃銘正首先坦承,他小時候不喜歡歷史,覺得歷史只是考試與背誦,但幾年前一趟美國之旅讓他發現,臺灣的歷史教育離生活太遠,如同「湯德章紀念公園」雖位處市中心,但市民對此人的暸解卻相當有限。影片中,湯德章的日本父親死於臺灣人的抗日事件,但有日人血統的他在臺灣生活、成長,他對自己的身份認同為何?他活在怎樣的世界?他只能藉由不斷地更改姓氏,甚至遷移與變換職業來追尋身份和國族認同,於此同時,黃銘正也認為,歷史是一面鏡子,類似的問題也持續困擾著當代臺灣人,我們依然在臺灣人與中國人的身份認同中迷路徘徊。


政治受難者遺族的拍攝軼事


湯德章是二二八事件的政治受難者,其後的白色恐怖籠罩著湯的獨子湯聰模,他對於父親的事三緘其口、答非所問,「警戒又裝傻」的態度讓拍攝過程困難重重,導演連楨惠也認為自己無法順利打開湯聰模心房,幸好有李文雄協助,慢慢把湯聰模從幽暗的地方引領出來,我們才能在影片最後看到湯聰模訴說對父母的思念,釋放了封閉七十多年的感情碎片。


歷史是現在,歷史是我們


影片中出現的「湯德章故居」,後來歷經了集資並保留成功,此片等於意外紀錄並見證了一場有意義的公民文化運動,與談人臺史博研究員黃裕元也認為,《尋找湯德章》一片的主旨並不在解答「湯德章為何人」,重要的是它呈現追尋這段歷史的過程,並探討「為什麼我們會踏上追尋的這一步」。


(由左至右)《尋找湯德章》導演黃銘正、連楨惠,莉莉水果店老闆李文雄,以及對談人臺史博研究組組長黃裕元。

內容描述授權內容描述授權: CC BY-NC
資料提供者文字:盧思蓉 攝影:王倚祈
資料授權資料授權: CC BY-NC
異動日期2025/07/28
發布日期2024/10/28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