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人講堂精彩花絮】「超專業旅人攻略:捷克經典 ——— 布拉格的春天比較不一樣」(112.11.25)

捷克,這個九千多公里外的遙遠小國,其實離臺灣人民的生活,很近很近?早期知名紅茶飲料外包裝上的畫作,來自捷克畫家慕夏、擁有「歐洲最美大橋」之譽,六百多年歷史的布拉格「卡爾大橋」,製作工法竟然和南投糯米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人人講堂此次邀請來對捷克極為熟稔,曾獲頒捷克外交部「國家之友獎」殊榮的高嵩明老師,來聊聊捷克有趣的文化歷史,並分享當地的觀光經典,與他在旅遊中的酸甜軼事。


悠長的古老血統寫出了和平新篇章


「捷克是中歐!」十七世紀曾有地理插畫家將整個歐洲描繪成女王像:女王左手是日德蘭半島,右手是義大利半島,頭部是伊比利半島,而舊稱「波希米亞」的捷克,就剛好位處中間心臟地帶。在談到1993年1月1日分開的捷克與斯洛伐克時,高嵩明老師忍不住提高音量表示,這是他最喜歡分享的部分:「無論是前蘇聯或前南斯拉夫,在分家的過程中都發生了許多殘忍的血腥內戰。反觀捷克斯洛伐克和平理性的分家過程,好聚好散,體現了兩個國家及人民的優良素質,值得全世界學習!」


三種不一樣的「布拉格之春」


老師也提到,「布拉格之春」其實有三種:旅遊之春、藝術之春與革命之春。每年五六月,中歐厚重的冬季布簾和積雪一起退去,氣候溫暖舒適,布拉格百花齊放的自然美景令人讚嘆不已,春天正是他推薦最適合觀光旅遊的季節;而1946年5月12日所開辦的「布拉格之春音樂節」,則是高EQ的捷克人,如藝術治療般藉由各種形式的音樂交流與表演,弭平二戰所帶來的國族仇恨。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在追求民主化的過程遭蘇聯武力鎮壓,米蘭昆德拉以此背景事件寫成了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後被改編成電影上映,這是大家最熟悉,也最廣傳的,第三種「布拉格之春」。


從捷克旅遊中觀察到的臺灣連結


捷克和臺灣同屬於為鄰近勢力大國所包圍的小國家,高嵩明老師觀察到,兩國人民不僅在飲食習慣上有所連結,也同樣擁有苦中作樂、黑色幽默的民族性。位處東西歐過渡區的捷克人在烹調豬肉時,剩下的細碎肉末與內臟也完全不浪費,將其搜集起來揉成丸子做湯,和飲食文化多元,食材總是物盡其用,克勤克儉的臺灣人很相似。而看似陌生的捷克日常主食「麵糰子(Knedliky)」,味道與口感則和臺灣傳統點心「發粿」很像,或許,在異國裡嚐到熟悉的古早味,文化的隔閡也就不那麼遙遠。


惺惺相惜的小國友誼持續茁壯


2009年,捷克輪值歐盟主席國時提案,持臺灣護照進入歐盟申根國家不需簽證,這是捷克對臺灣的信任與友誼證明;疫情發生時,捷克政府也慷慨提供三萬劑莫德納疫苗幫助臺灣,今年(2023)七月,更是開始了兩國之間的直飛航線,這是捷克和臺灣彼此旅遊外交的一大邁步,相信未來也會持續地茁壯成長。


2017年高嵩明老師帶團照


臺史博【人人講堂】因應這次「捷克斯洛伐克X旅人X福爾摩沙 1920's特展」,特別邀請到對捷克與斯洛伐克極為熟悉,不僅出版過相關書籍,還曾獲頒捷克政府「國家之友獎」的高嵩明

內容描述授權內容描述授權: CC BY-NC
資料提供者文字:Velvet Lú 攝影:王倚祈
資料授權資料授權: CC BY-NC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