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歷史博物館藏《鳳紐鎛鐘》(館藏編號h0000273),器呈合瓦形,直懸、平口,鐘面平均分布36個乳丁狀鐘枚,篆部與鼓部飾有交纏的夔龍紋飾,上端懸鈕為鏤空夔鳳造型,鎛鐘為低音鐘,演奏時作合聲和掌握節奏之用。此件係於1923年出土於河南新鄭鄭公大墓,出土時為一套四件大小相次的編鎛,此為次大者,原藏於河南博物館,1956年經教育部撥交予本館典藏,並於2011年經文化部公告為重要古物。 鄭公大墓係於1923年8月在河南新鄭李家樓發掘出土,為春秋中晚期鄭國貴族墓葬,其出土文物數量可觀、製作精美,其風格除可見繼承西周文化傳統,也呈現晉、楚文化特色的融合。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