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高砂麥酒廠區內製桶工場及日治時期第一批儲酒桶

高砂麥酒廠區內製桶工場及日治時期第一批儲酒桶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PDM

高砂麥酒廠區內製桶工場及日治時期第一批儲酒桶

高砂麥酒會社成立後,1920年6月出產第一批高砂麥酒,高砂麥酒的儲酒桶委由福岡縣小倉市的酒桶製造業者大塚圓次郎先生製作,木料來自長野縣木曾地區,是日本著名的木材產地。最初每天有40名工匠趕工生產,酒桶內側會塗上瀝青樹酯防止微生物繁殖。

儲藏室中的儲酒桶維持著1度的低溫,啤酒會在此放置2到3個月進行二次發酵,被稱為「窖藏啤酒(拉格啤酒)」。1920年高砂麥酒的儲酒桶總儲存量為26000石,以4打啤酒的箱子來計算的話,總共可以儲藏13萬箱的啤酒。

儲酒桶內部須定期清洗,1922年高砂麥酒工廠嘗試以蒸氣自動清洗取代人力,不料引發氣體爆炸工安事件,造成2人死亡,9人輕重傷,報紙曾大篇幅報導此事件。

在戰後老員工的訪談中,放置在啤酒廠中庭的大啤酒桶常常被提起,是許多1950年代以前入廠員工的集體記憶。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高砂麥酒廠區內製桶工場及日治時期第一批儲酒桶 / 撰寫者: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479178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
所在地-地址
臺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二段85號
事件
1922年儲酒桶爆炸工安意外
免費進場
史料時間
日期
1920-06-10


類型名稱
出版時間


是否開放
現況
不存
隸屬
建國啤酒廠
時間分期
大正年間
撰寫者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