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約1955年臺南運河船溜碼頭鳥瞰照

約1955年臺南運河船溜碼頭鳥瞰照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約1955年臺南運河船溜碼頭鳥瞰照

當時的臺南運河,為運河碼頭最繁榮的時期,拍攝時間推測是1970年代,照片拍攝位置推測應該是自合作大樓(在地人稱九層樓仔)往西面運河盲段拍攝,畫面中完整看到運河盲段(因為類似人體盲腸故得名)的完整模樣。照片清楚看到左側起依序可辨識製冰廠的輸送塔、「碰碰線」購票站、戰後建造的政治宣導碑壘,以及運河後方的新南國小(新南國小已於2014年(民國103年)遷至怡平路),畫面右方則是販售漁獲及乾貨的商店群以及造船廠而當時著名的「新町」也在運河附近。

戰後建有一座政治精神宣導的碑壘「精神堡壘」,四面各有標準鐘和標語,分別寫著「驅逐俄寇」、「打回大陸」、「光復中華」與「還我河山」等口號,象徵當時的時代精神與民族情操,後來逐漸形成購買碰碰船船票和民眾相約聚集之處。

自1926年(大正15年)臺南運河完工後,發生了許多起投河自殺的案例,也逐漸出現水鬼抓交替的傳說,使臺南警察屬特別設立告示牌、加派警力巡邏,甚至供奉地藏王菩薩來鎮壓,後來成為臺南俗語「運河沒崁蓋」的來由。投河自殺的案例,其中以陳金快與吳皆利的真實事件最聞名,日治時期1929年(昭和4年)5月新町藝妓館「南華貸座敷」的名藝妓陳金快和吳皆利相戀,但無奈社會輿論壓力下選擇投河殉情,轟動一時。這事件的內容有許多版本,暫時無確切史料可以佐證,不過當時曾被「臺南新報」和「臺灣日日新報」報導,兩人屍體被撈起時,是以腰帶綁在一起投河,這淒美愛情也成為許多文人、歌仔戲、電影創作的藍本,如:《臺南運河奇案》、《運河殉情記》,其中有報導指出在拍攝《運河殉情記》外景時出沒陳金快的母親。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約1955年臺南運河船溜碼頭鳥瞰照 / 撰寫者:「船河搖呀搖—臺南運河與船舶記憶調查暨數位影像呈現第一期計畫」計畫辦公室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593497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撰寫者
「船河搖呀搖—臺南運河與船舶記憶調查暨數位影像呈現第一期計畫」計畫辦公室
貢獻者
攝影者
丁標程

照片提供
董日福
創作者
丁標程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媒體類型
照片
時間分期
1951~1971(中華民國)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