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描繪作為本島門神的林、辜兩氏 日本畫=國島水馬

描繪作為本島門神的林、辜兩氏 日本畫=國島水馬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描繪作為本島門神的林、辜兩氏 日本畫=國島水馬

「畫室巡禮」為《臺灣日日新報》於日本官展開幕前,訪問藝術家們的創作情形之專欄報導,有助於讓讀者了解當時畫壇的動向。1927年起因應臺展的開辦,也有屬於臺展的「畫室巡禮」單元,採訪對象有當時頗負盛名的畫家,也有初顧茅廬的畫壇新人。這次採訪的是《臺灣日日新報》的同仁-漫畫記者國島水馬。訪談提到國島水馬這次預定以《蓬萊の門神》參展,此畫由長七尺,寬三尺五寸的對幅組成。據水馬說,他是從新公園前松山醫院二樓接待室的門神彩繪得到靈感,是一間由小兒科醫生松山恂開設的私立醫院。以此為基礎,畫家以彰化辜家的辜顯榮(1866-1937),以及板橋林家的林熊徵(1888-1946)為描繪對象,將他們的外型特徵漫畫化後繪製而成。這幅畫雖然成功的入選第一屆臺展,並標以售價一千五百圓,成為當時最貴的畫作。但在開幕前夕卻遭到撤展,雖然入選但未能被刊載在圖錄上。數年後,當時的審查員鄉原古統回憶,是因為「長官恰巧看到這作品時目光流連,認為神明的臉很像某位台灣的名望家,因此有礙教化,最後決定撤出」。直到隔年,水馬才以單純描繪臺灣民俗題材的《范謝將軍》入選第二屆臺展。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繪作為本島門神的林、辜兩氏 日本畫=國島水馬 / 授權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Taifuten_object&id=atre_1927_031。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名稱原文
描繪作為本島門神的林、辜兩氏 日本畫=國島水馬
創作者
臺灣日日新報社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撰寫者
劉錡豫
時間資訊
1927
地點資訊
臺北
參考資料
1. 〈本島の門神として林、辜兩氏を描く 日本畫=國島水馬氏〉,《臺灣日日新報》,1927-09-10(版5)。 2. 古統菴,〈台灣美術展十周年所感〉,《臺灣時報》,1936-10。參照顏娟英,《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臺北:雄獅,2001),頁529。 3.邱琳婷,《1927年臺展研究-以《台灣日日新報》前後資料為主》,國立藝術學院美術史研究所中國美術史組碩士論文,1997。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