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朝顏

朝顏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此為審查員望月春江出品1943年(昭和18年)第六回府展東洋畫部的畫作。「朝顏」即牽牛花,為旋花科植物,由於開花的時間為早晨,故得其名,在日本,牽牛花作為歷史悠久的古典園藝植物,時常成為日本花鳥畫的創作主題。此畫乍看為花卉小品,畫面右側一根立直的細竹竿上,牽牛花向上纏繞、攀藤,線條輕柔細膩,並開出了淺色的花朵,與顏色較深,如同剪影一般的葉子呈現對比。在左上角的葉尖,一隻蜻蜓振翅停在其上,增添了畫面的生氣。春江素以富裝飾性的花鳥畫主題聞名,此畫雖為小品,仍能看到畫家將花葉藤蔓的外型稍作簡化,並以平塗設色表現乾淨俐落的畫面調性。王白淵指出此畫:「深深顯示出『自然的自然』與『藝術的自然』之差異。藝術乃是自然的再現,可是再現的藝術並非原來的自然。問題在於作者如何觀察自然,僅止於自然的奴隸之作者,是無法走出表相的寫實主義的。唯有變為自然的主人,方能透過個性,真正看見自然的本質。這一點,此幅〈牽牛花〉乃是提供我們認識藝術本質的難得作品」,此處所謂「藝術本質」就是指「藝術乃是自然的再現」。王白淵認為,畫家應該要將眼中所見「自然」加以消化後,經過藝術的轉譯後「再現」,最終成為「自然的主人」。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朝顏 / 授權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Taifuten_object&id=CA16_038_P024_171_e_f6a。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名稱原文
朝顏
創作者
望月春江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撰寫者
劉錡豫
時間資訊
1943
地點資訊
臺灣
展覽名稱
府展
屆數
第6回
畫部
東洋畫部
資格
審查員
參考資料
1. 臺灣總督府,《第六回府展圖錄》,臺北:臺灣總督府,1944。 2. 王白淵,〈府展雜感—藝術を生むもの〉,《臺灣文學》,第4卷第1期,(臺北:1943-12),頁10-18。 3. 顏娟英譯,《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臺北:雄獅,2001,頁369-307。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