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秋日景色

秋日景色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此為1936年(昭和11年)第十回臺展西洋畫部谷口花子的入選作,根據1936年11月《臺灣教育》的第十回臺展目錄所記,此為谷口花子首次入選臺展。此作畫面分為前、中、後三景,前景是數座緩坡構成的山丘,坡上樹叢生長茂盛,樹上可見暗示秋天季節的枯葉,被以明快的筆觸表現。畫面中景是平原與山丘構成的遼闊景色,遠景則是更為高聳的綿延山巒,從外型推斷是八里觀音山。觀音山在日治時期素有「淡水富士」雅稱,不少畫家都曾到訪取景,早在1907年(明治40年),就有漫遊畫家小林松僊(1877-1946)隔著淡水河描繪觀音山,可視為相關題材之濫觴。到了1927年(昭和2年)臺展開辦以後,觀音山更是入選作品中常見的主題。落款「H.TA□□」位於畫作左下角,後半段難以判讀,但可以推測是谷口花子(Taniguchi Hanako)的日語讀音縮寫。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名稱原文
秋日景色
創作者
谷口花子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撰寫者
劉錡豫
時間資訊
1936
地點資訊
新北市觀音山
展覽名稱
臺展
屆數
第10回
畫部
西洋畫部
資格
一般出品(送件)/入選
參考資料
1.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第十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財團法人學租財團,1937。 2. 〈第十囘臺灣美術展覽會〉,《臺灣教育》,第412期,(臺北:1936-11),頁121-125。 3. 游閏雅,《近代日本畫的移植、傳承與淡水風土詮釋:以東洋畫家木下靜涯、陳敬輝為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21。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