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莫愁

莫愁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此為宮田彌太郎入選昭和11年(1936)第10回臺展東洋畫部的畫作,是一隻四曲屏風,榮獲特選。「莫愁」是中國漢魏六朝的古樂府《莫愁樂》中的一名歌妓。以古代詩歌的人物為題,畫中的3名美人卻是著高領旗袍、高跟鞋、捲髮等的摩登裝扮,顯然,畫家將3名女子比擬為現代莫愁,以間接暗示其娼妓身分,附庸風雅。畫面左邊的兩名女子,一名坐在藤製搖椅上,座姿端正,雙手交疊在曲線造型的扶手上,另一名女子則採站姿,右手叉腰,右腳腳尖著地,體態婀娜,兩人眼神都看向觀者。右側的女子坐在床上,翹腳、雙手往後支撐身體,目光直視左邊兩人,一旁的臺案上放有盛開的瓶花。此畫當時陳列在東洋畫部第3展覽室,大高文濤在《臺灣日日新報》撰文指出:「簡潔的處理、常套的色彩配置等等,沒什麼太大的問題,但筆者實在無法認同那個看似高尚的所謂的莫愁模樣」。右側女子不同於左側兩人腳穿高跟鞋配黑絲襪,穿的是精緻的是室內拖鞋,顯然已脫去絲襪,而床幔敞開在兩邊,床頭放有長形枕頭,這些描寫暗示女子已做好接客的準備。黑絲襪和直視觀者的描寫,是近代美術中常見的妓女表徵,大高不滿意之處或許在於宮田呈現的只是露骨的性暗示,毫無一絲歌妓或藝妓的所謂才藝氛圍。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莫愁 / 授權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Taifuten_object&id=CA10_041_P028_155_e_t10。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名稱原文
莫愁
創作者
宮田彌太郎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撰寫者
劉錡豫、李淑珠
時間資訊
1936
地點資訊
臺灣
展覽名稱
臺展
屆數
第10回
畫部
東洋畫部
資格
一般出品(送件)/入選/特選
參考資料
1.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 《第十回台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臺北: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 1937 。 2. 大高文濤,〈東洋畫部瞥見〉,《臺灣日日新報》,1936-10-25(版6)。 3. 大高文濤,〈東洋畫綜覽-請把握時代潮流〉,《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臺北:雄獅,2001,頁252-255。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