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佛桑花

佛桑花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此為余德煌入選昭和9年(1934)第8回臺展東洋畫部的作品,為二曲一雙屏風。佛桑花(扶桑花)又名朱槿,多產於熱帶、亞熱帶地區。1911年的《臺灣日日新報》曾提到:「佛桑花即臺灣所稱為大紅花者。臺人恆種之籬落間。吐花與如火之石榴競艷」,可知臺灣人很早就將之作為觀賞植物栽種。而對日人而言,紅色的佛桑花因其生長熱帶,被視為南國臺灣的意象,如久保天隨〈佛桑花四首〉(1930)便有「繪出嬋娟南國樣。賞心不屬洛陽人」的句子。構圖上此畫採平視視角,佛桑花被放在屏風中央,向左右延伸枝幹、花葉。四周較低矮的各種花草及左下角低頭覓食的雀鳥,則增添畫面的生氣及複雜度。余德煌曾自述(1934):「這次的入選畫《佛桑花》寬13尺、縱7尺5寸(約390×225cm)。今年2月從故鄉北斗上來臺北,拜呂鐵州為師。5月左右開始製作底稿,模特兒是圓山的某人的別墅和自宅的佛桑花」,可知此畫應是多個地點的寫生畫稿合併而成。林鹿二撰文評曰:「不錯的大作,筆調、構圖都有呂鐵州的影子,卻無其新味。只能說是幅努力之作」。顯示年初甫拜師的余德煌,受呂鐵州影響甚鉅,以致創作風格還未能獨樹一格。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名稱原文
佛桑花
創作者
余德煌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撰寫者
劉錡豫
時間資訊
1934
地點資訊
臺北市、彰化縣北斗
展覽名稱
臺展
屆數
第8回
畫部
東洋畫部
資格
一般出品(送件)/入選
參考資料
1. 財團法人學租財團,《第八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財團法人學租財團,1935。 2. 〈鐵州の愛弟子〉,《新高新報》,1934-10-26(版7)。 3. 久保得二,〈佛桑花四首〉,《臺灣日日新報》,1930-11-16(版4)。 4. 〈初夏花卉〉,《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11-05-11(版1)。 5. 林鹿二,〈臺展漫評/東洋画を観る〉,《臺灣日日新報》,1934-10-29(版3)。 6.〈第八回 臺展入選作家の感想〉,《臺灣婦人界》(1934-11),頁97。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