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少婦

此為鄉原古統出品昭和4年(1929)第3回臺展東洋畫部的畫作。描繪身穿臺灣服飾的婦人形象。畫中婦人雙手抬高,似在綁著頭髮,雙腿向右屈膝,呈側身的姿態坐在地毯上。地毯上有牡丹及鳳凰紋樣,婦人左大腿外側放有妝奩及瓶花,妝奩即是古代婦女的化妝盒,畫中妝奩為兩層有足的漆盒,上有麒麟或是金蟾造型的小雕像做裝飾,顯示婦人正在梳妝打扮。右邊白色圓瓶則插著盛開的茶花。有趣的是,該作為圓形畫心,在東方美術中,圓形畫心多是迎合團扇或冊頁的形式裝裱。而在西方美術中,則有圓形畫(Tondo)的傳統,例如安格爾(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1780-1867)的《土耳其浴女》(1862),描繪了成群的裸體浴女在異國皇宮的浴室中,便是採用圓形畫形式,表現出透過門鎖縫隙觀看美人沐浴的「窺探」般的視覺體驗。而鄉原畫中的少婦以手臂掩面,於私密的閨房內梳妝打扮,顯示畫家亦有意表現「窺探」的官能體驗。《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記者稱該作少婦「以手理髮遮顏」,以及四周「瓶花粉匣之配置」,是意在「抬高畫品」,認為畫家意在呈現婉約高雅的美人畫,而非單純重視官能感的低俗之作。

基本資訊

  • 名稱原文
    少婦
  • 創作者
    鄉原古統
  •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撰寫者
    劉錡豫
  • 時間資訊
    1929
  • 地點資訊
    臺灣
  • 展覽名稱
    臺展
  • 屆數
    第3回
  • 畫部
    東洋畫部
  • 資格
    審查員
  • 參考資料
    1. 臺灣教育會,《第三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臺北:財團法人學租財團,1930。 2. 〈第三回臺展之我觀(上)〉,《臺灣日日新報》,1929-11-16(版4)。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