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態:菊花為多年生的宿根性草本植物,它原產於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各地普遍栽培的觀賞性植物,它的品種很多,植株從數公分以至一公尺多高。莖幹直立,基部有些木質化現象。葉互生,有長柄,葉片有深裂缺刻與鋸齒,葉面綠色,葉背灰綠,厚紙質,莖葉帶有香氣。花著生於莖頂,為頭狀花序,中央為筒狀花,周圍則為舌狀花,外層苞片為綠色,條狀形。花之大小、顏色、形狀富於變化。花徑18公分以上者稱大輪種,9-18公分者稱中輪種,9公分以下者稱小輪種。;文獻集解:菊花原產在中國與日本,兩國人民都對菊花情有獨鍾,因而產生了許多和菊花有關的詩詞文學。《禮記.月令》即有「季秋之月,鞠有黃華」之句,其鞠即為今菊。晉代文土陶淵明的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歷來不知啟發了多少人的超脫情懷,陶淵明因菊花而淡薄名利,菊花因陶淵明而具穩逸象徵。唐代詩人孟浩然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詩句,以記友情深篤。另崔曙有「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之句,用典以寄寓瀟洒情懷。宋代韓琦有「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亦藉菊花而表人格馨香也。 菊花在中醫方劑上的應用亦多,故《本草綱目》對它的記載也頗為深入「……菊花生雍州川澤及田野,正月采根,三月采葉,五月采莖,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實,皆陰乾。……時珍曰:菊之品九百種,宿根自生莖葉,花色品品不同,宋人劉蒙泉、范至能、史正志皆有菊譜,亦不能盡收也。其莖有株蔓紫赤青綠之殊,其葉有大小厚薄尖禿之異,其花有千葉單葉,有心無心,有子無子,黃白紅紫,閒色、深淺、大小之別,其味有甘、苦、辛之辨,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大抵惟以單葉味甘者入藥。……」 連橫在《台灣通史》中雖有菊的條目記載,但其述說,仍嫌簡略「菊種有數十,台南較暖,自秋徂春,花開不絕,故有荷花獻歲菊迎年之詩,又有萬壽菊,味劣。」此外,其他早期台灣文獻也很少提到菊花,更別說它在染色上的運用記載。日本山崎青樹氏在他的著作《草木染染料植物園鑑》中曾使用幾種不同的菊花染色,所得的色調皆柔美,也很值得我們學習應用。;採集季節:六月;染材用量:300%;染色布樣:棉布;染媒:醋酸錫;日曬堅牢度:4;水洗堅牢度:3;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