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楓香

楓香
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植物生態:楓香落葉性大喬木,樹冠擴展,株高可達30公尺以上,樹幹通直,樹皮灰褐,幼時平滑,老則粗糙而呈縱向深溝裂,小枝有柔毛。葉互生,集生於枝端,掌狀三裂,幼樹之葉常為五裂,紙質,裂片細鋸齒,兩面平滑無毛,長8-10公分,寬10-12公分,秋後轉紅,冬則脫落而剩枝椏。初春又長新葉,同時一併開花,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為密集的圓錐花序,雌花為多數集合而呈球形,皆與小鱗片混生而受其保護。小蒴果相互聚合呈球狀,直徑2至2.5公分,熟後頂端開裂,每一蒴果只有1至2粒完全種子,其餘為不完全種子,完全種子橢圓形,有翅可協助風飄飛行散播。;文獻集解:中國先民自古即和楓樹產生密切的關係,王瓘《軒轅本巒》云:「黃帝剎蚩尤於黎山之上,擲其械於大荒之中,化為楓木之林。」此事看來雖不離神話傳說。但至少它說明楓木和古人互動久遠的事實。筆者曾在中國西南苗族地區考察民間工藝,知道苗族人尊蚩尤為始祖,同時視楓樹為神樹,黔東南苗族古歌傳唱的人類祖先蝴蝶媽媽,正是從楓樹心出來的,楓樹因而成為苗人祖先的化身。故至今很多苗族村寨仍以大楓樹為「風水樹」,風水樹立於村寨口,成為村寨的地標與象徵。即使漢民族,對楓樹也有很獨特的感情,從騷人墨客留下的詩詞之中,我們就可以領略到先民對楓所投射的情愫是多麼的深刻。白居易《琵琶行》開頭即為「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張繼在《楓橋夜泊》的破題又是「月落烏蹄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杜甫《夢李白》有「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山黑」之句,古人以楓入詩詞的地方,正是我們所熟知的情境,故能產生共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楓樹枝弱善搖,故字從風,俗呼香楓,金光明經謂其香為須薩折羅婆香。……頌曰:今南方及關陝甚多,樹甚高大,似白楊,葉圓而作歧,有三角而香,二月有花白色,乃連著實,……說文解字云:楓木厚葉弱枝善搖,漢宮殿多種之,至霜後葉丹可愛,故稱楓宸。……時珍曰:楓木枝幹修聳,大者連數圍,其木甚堅,有赤有白,白者細膩,其實成毬,有柔刺。……」,他除對香植物有深入的描寫,同時記載醫藥上的功用,但也沒有提過和染色相關之事。;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料庫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資料庫
替代主題
染材名稱:楓香;學名:LiquidambarformaosanaHance;科屬名:金縷梅科楓香屬;別名:楓仔、香楓、楓樹、楓木、靈楓、路路通
作品語文
中文
全集/系列名
編織藝術數位學習中心
相關地點
中國 關山
地點名稱
關山/南苗/深溝/楓林/楓林/楓橋
緯度
23.0472/24.5514/23.1528/22.2046/24.677/24.6435
經度
121.164/120.816/120.759/120.702/121.657/121.787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