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帶來了不少人潮,鼓勵在地青年設立咖啡店與柑仔店,每年舉辦以社區居民、在地青年為主的市集,希望透過與居民們的努力,未來可以再帶動更多村落的活力。當初命名時,在維基百科查到卡里善是和美鎮的古稱,曾是平埔族半線社、阿束社的故地,原意為平埔族原住民巴布薩﹝BABRZA﹞族語,意指熱與冷交界地,氣候溫和清美之境;1980年代臺灣擁有雨傘王國的美譽,彰化因聚集布料、五金與塑膠等材料生產商,而享有「雨傘巢」的美名。當時全球七成雨傘均出自於臺灣,其中一半就是由和美代工,之後經濟好轉,工廠外移,僅剩傘布設計製作部分仍留在臺灣。因此我們就立了一棵插滿雨傘的卡里善之樹,希望重現和美織仔的亮點。
和美鎮是一個交通很方便的地方,有國道三號和美交流道通過,居民只要開上高速公路一下就到臺中市,比到彰化市還快。遊客要到彰化市與鹿港都會經過和美,如果到交流道會發現怎麼路標都是指往鹿港,但遊客才剛經過啊。由於所在的社區不是在市區,但就在交流道旁,所以希望打造一個繽紛的景點,讓遊客經過時,可以走入和美小鎮。也希望因此讓鎮上的年輕人可以留在和美打拼。
社區內多處彩虹裝置藝術,讓海內外旅客駐足拍照,未來可以呈現社區即是觀光工廠,協助社區進行農村再生計畫、多元就業計畫,讓這個景點可以更多元、更有教育的效果。也期盼能讓產業回流,帶動更多就業與經濟的發展。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