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件為農村復興委員會於民國41年,在基隆港所攝碼頭工人領取算籌的照片。
碼頭工人陸上班和雜工班的工資是以「數量」或「重量」計算,但出入倉庫的貨物極多,很容易忽略工作的數量。所以倉庫管理員(俗稱庫丁)拿到嘜頭單時,便會事先與理貨員商議好,本次進出倉的貨物以算籌代表數量(或重量)為幾何,在碼工出入庫時,倉管員會給碼工一個算籌當作證明,待貨物理卸完畢,庫丁只要統計算籌,就能得知本次所搬運貨物的數量或重量。
因為每次進出倉的資物不同,所以算籌代表的數量不是固定的,譬如進米時,一個算籌可能代表三包米;進麵粉,一個算籌可能代表五包麵粉。因為由庫丁統計,關係到碼工的薪資,所以碼工與庫丁之間產極密切的信賴關係,故均以庫丁的統計數量為準,不會爭執自己究竟搬運多少的情況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