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名為「台航新建台澎輪首航」,拍攝時間1971年11月19日,放映時間1971年12月1日,片長1分11秒,音軌完整清晰。
本影片拍攝於1971年11月19日,臺灣航業公司新建的高雄-馬公線定期客貨船臺澎輪,在11月19日在基隆港東二號碼頭舉行首航儀式。儀式由臺航董事長林則彬主持,並招待各界人士登輪參觀。造價200多萬美元的臺澎輪為2000噸級的現代化客貨輪,航速每小時最高達19海里,可載客620人。在航行安全設備方面,有雷達、無線電測向儀、自動導航儀、減少震盪器等裝置。臺澎輪行駛高馬航線,每隔一天往返一次,不僅在加強對旅客的服務,同時也為本省南部地區觀光事業的開發做了有利的貢獻。
臺澎輪所隸屬的臺灣航業公司於1946年成立,於臺灣提供海運服務,旗下有客運船、運油船、貨運船、拖船。臺澎輪在臺航所負責的,為來往高雄及澎湖的高馬航線。
臺航旗下的高馬航線至今歷經三代,臺澎輪為第二代。第一代航行高馬航線的為澎湖輪,在1959年12月初,澎湖輪首次出航,歷經12年後,高馬航線便交予臺澎輪接手。在1971年11月19日,臺澎輪首次出航,影片中呈現了當天首航儀式的狀況。作為高馬航線的第二代,臺澎輪的載客量達620人,為澎湖輪的兩倍。臺澎輪的座位分為頭等及二等兩種,頭等又再分為普通、沙龍、觀光三種,二等則分為普通及臥鋪兩種,起初票價最高為160元的頭等觀光,最低則為70元的二等普通。臺澎輪在服務17年後,於1989年被臺華輪所取代,臺華輪的航速及噸位都較臺澎輪高,載客量則達1150人,除載客外,亦能裝載客車、貨車,並可兼載各種貨櫃,作貨運之用。
高馬航線為臺灣及馬祖列島的重要交通途徑,開通以來成為了來往兩地的民眾的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臺澎輪曾遭遇過數次事故,如在1975年8月曾撞向一艘已沉沒的韓國貨船,致船體受損,令高馬航線停航數天,大批船客受到影響。在1988年2月中,在農曆新年期間,臺澎輪因大風而停航,使近千名旅臺的澎湖民眾不能回鄉過年,被迫滯留高雄港。從這些事故可見,高馬航線為來往家鄉及現居地的主要交通工具,在不能運作時,更顯其對澎湖社區的重要性及特殊地位。
歷經三代的臺航高馬航線在2023年迎來第四代的新船,已服務30餘年的臺華輪已然變得老舊,新建的新臺澎輪會於2023年8月取代臺華輪,並延續高馬航線。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