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彰化永靖蔬菜農藥餘毒檢驗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彰化永靖蔬菜農藥餘毒檢驗

本影片為「彰化永靖蔬菜農藥餘毒檢驗」,拍攝時間1969年,放映時間不明,片長1分27秒,音軌完整清晰。

臺灣省農林廳及農復會(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為保障國民健康、徹底消除蔬菜上的餘毒,在各大重要的蔬菜批發市場設立蔬菜農藥餘毒檢驗站。其中,彰化縣永靖鄉的批發市場為一典型例子。

當菜農把生產品送往批發市場後,於開始配售前,檢驗站的測定員便開始進行抽驗,選擇數種蔬菜帶回檢驗站,以一種專為生物試驗用的蒼蠅加以試驗,從而測定蔬菜所含農藥的程度,然後建議菜農加以改善。旁白稱,由於檢驗站嚴格的執行,以及農民們對用藥的技術與用量確切的遵守,永靖市場每年產銷的蔬菜幾乎全部都符合標準。影片可見農藥餘毒檢查的過程,以及檢驗站的運作方法。

食品安全為社會重要事務,而在1960年代初期,臺灣的農藥中毒事件時有所聞,引起社會、政府的注意。1964年,臺灣省政府除加強農藥管制外,亦開始在各重要蔬菜產地實施蔬菜農藥餘毒檢驗示範計劃,而先行地區主要集中在北臺灣一帶,其中包括中和、新莊、板橋等地。此時的檢驗模式為移動的田間檢驗模式,即檢驗人員會在田地間游走並採檢,在蔬菜採收前完成檢驗。

其後,政府在其他重要的蔬菜產區,如雲林、嘉義、彰化、臺南,陸續設立更多農藥示範站,以應對特殊、緊急情況。如在1967年,由於雲林縣發生一起18人農藥餘毒中毒事件,政府緊急在臺南設置蔬菜農藥示範站。至1969年,全臺灣已有十個設置於果菜市場的蔬菜農藥餘毒測定站,成為固定的檢測站,與初期的檢驗方法有所不同。而檢驗的方法、負責部門歷年一直在更新、變化。

時至今日,食物安全議題仍為臺灣社會的重要事務,歷年仍有零星蔬菜農藥中毒的個案。,隨著科技、社會的發展,食物安全,尤其為對農藥餘毒的相關法規、標準一直在提高。當今,在衛生福利部的負責下,透過各種方法,如食品行政管理、稽查等業務,保障著臺灣社會的食品安全,設有「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等不同的規範、標準及法規。

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以及對農藥使用的限制一方面保障了臺灣社會的健康及安全,另一方面卻為部分生產者帶來不便,安全與效率之間的衝突仍是需要注意的課題。例如於2020年,農委會原訂於2月1日起全面停用農藥巴拉刈(Paraquat),但是由於巴拉刈是效果顯著、對農地友善且相對低廉的農藥,故造成農民們的抗議。食品安全與食品生產之間的關係隨時間、標準的改變,無可避免地會出現衝突。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創作者
台灣電影文化公司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69
媒體類型
影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