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影片為「中興大學畢業典禮」,拍攝時間1967年6月19日,放映時間1967年7月1日,片長1分35秒,音軌已毀損。
1967年6月19日,臺灣省立中興大學學生畢業典禮暨惠蓀堂落成典禮在臺中校本部合併舉行。畫面一開始是校方的入口,人潮往來頻繁,許多人前往簽到處簽名。長官貴賓簽到與互相握手致意後,往典禮會場惠蓀堂前進,由時任臺灣省政府主席黃杰為惠蓀堂的落成進行剪綵,畫面可見「惠蓀堂」三個大字刻印在建築物外牆上。隨後,畫面切換至惠蓀堂內的畢業典禮,舞台後方有中華民國國旗與國父孫中山遺像,畢業生身著畢業服、學士帽依序坐在台下。畢業典禮由中興大學校長劉道元,省主席黃杰致詞勉勵畢業生,亦有貴賓為學生代表撥穗與致贈畢業證書,結尾可見畢業生坐滿整個會場,包含2樓的看台,由此可見其盛大。
國立中興大學,最初成立於1919年4月18日,為「臺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校址位於臺北,後於1943年遷至臺中現址,歷經多次的改制後,於1971年改名為「國立中興大學」,並持續發展延續至今。
新聞片中所提及的惠蓀堂,落成於1967年6月19日,原先命名為「中興館」,但因為中興大學第二任校長湯惠蓀,於1966年11月巡視能高林場時,不幸因為心臟病發而因公殉職,為了紀念湯惠蓀的貢獻,校內師生向省政府呈請改名,將興建中的「中興館」改名為「惠蓀堂」,而能高林場也一併改名為「惠蓀林場」。
1991年,「惠蓀堂」重新整修,具有4,000多個座位,是當時全臺最大的禮堂。如今,惠蓀堂是中興大學畢業典禮的舉辦場地,亦是校內辦公室、保健室、社團教室、諮商中心等處所的所在地,同時也提供場地租借,作為集會、藝文與商業活動、演唱會使用,屬於複合式的場地。
至於新聞片所記錄的時刻為中興大學55學年度畢業生畢業典禮暨惠蓀堂落成等五項工程的落成典禮,於1967年6月19日上午9時正式舉行,由時任臺灣省政府主席黃杰為惠蓀堂進行剪綵與致詞勉勵,校長劉道元擔任畢典主持,典禮中共有997名畢業生參與,其中有17名獲得碩士學位,也有400多位該校位於臺北的法商學院(今已併入國立臺北大學)畢業生前來參與。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