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警備總部的教育設施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警備總部的教育設施

本片為「警備總部的教育設施」,拍攝時間不明,放映時間為1962年2月1日,片長3分38秒,音軌已毀損。

本片拍攝1962年警備總部轄下單位的設施介紹,首先有軍官於禮堂內向台下與會者致詞,接著進行參觀。影片拍攝的第一站為軍法處看守所,在裡頭能看見看守所的受刑人進行洗衣、燙衣的勞務工作,室內也有負責縫補工作的受刑人;再來演示軍犬的受訓結果,包含保護物品、跨越障礙物及爬牆等技能。第二站以空拍帶出教育實驗所,拍攝教室內學生學習「社會福利與救濟」的課程,課堂為男女分班。除了課程學習,還有紡織等生產技能的訓練。第三站則位於蘭嶼,參訪一行人乘船抵達蘭嶼,畫面拍攝當地孩童迎接與原住民著傳統服飾畫面,參觀的單位則為當地的牧場,飼養羊、馬以及家禽。養殖之外,也拍攝教育課程畫面,以及編織籃子、椅子的手工藝課程,甚至包含搭建房屋。影片最後以眾人於籃球場運動畫面作為收尾。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為戒嚴時期負責警備治安、軍事動員的單位,經歷裁減合併後,1958年正式訂定為隸屬於國防部的臺灣警備總司令部,1992年解嚴後裁撤。本片拍攝的軍法處看守所原隸屬於臺灣保安司令部,在1958年的整併中改為隸屬於臺灣警備總司令部,自1949年設立到1967年間設址於青島東路3號,1968年則遷址至新店秀朗橋旁的軍法學校舊址(即景美看守所,現國家人權博物館景美園區)。警總軍法處主要關押政治犯與軍事犯,片中洗衣燙衣的外役工作即多由政治犯負責,此處的牢房狹小但關押人數眾多,關押環境相當惡劣,同時軍法處作為審訊的最後一站,政治犯在此等候是移送綠島、其他監獄,又或是槍決。

1952年保安司令部設立蘭嶼指揮部,1955年增設職業訓導二總隊第三大隊,1958年改組為警備總部蘭嶼指揮部,並在隔年將退輔會成立的蘭嶼農場納入管轄單位,蘭嶼農場並非佔地廣大的單一園區,而是設立於嶼上各部落的零散農、牧場。蘭嶼農場主要收容有案底或異議思想的人士(包含軍官與非軍官)進行職業感訓;1959年農場由職訓二總隊代管,收容對象擴及「重刑流氓(甲級流氓)」。由於管訓方式嚴厲,常有受管訓者脫逃的問題。

蘭嶼農場從土地的徵收,到受管訓者的脫逃問題,都嚴重干擾當地社會的運作,使蘭嶼居民人心惶惶。蘭嶼農場雖然名義上是農場,但實際運作上等同於離島監獄。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警備總部的教育設施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Media&id=753751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創作者
台灣電影文化公司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年代不明
媒體類型
影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