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丁台百姓公廟

丁台百姓公廟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霧峰丁台地區屬萬斗六庄,早期在漢人入墾時,多以私設埤圳維持農田灌溉,因霧峰水利發達,所以農業亦發達。1765年間(乾隆30年),大墾戶吳洛(墾號「吳伯榮」)修建萬斗六圳,引烏溪灌溉;1838年(道光18年),霧峰林家林定邦修建阿罩霧圳(今霧峰圳),後因開墾土地面積逐漸擴增,就將其他埤圳,如「番仔圳」、「丁台圳」、「南勢圳」等合併。由於設施的完備,伴著促進商業興盛的土地「墾戶制度」,移民耕墾勤奮,中部產米量大增,成為當時臺灣米倉之一。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台灣發生林爽文事件,同年12月福康安沿烏溪流域夜裡從丁台上岸,推進大里杙後,直接用火砲攻擊,致使林爽文敗走南投,最後在苗栗被生擒。

所謂百姓公廟,在臺灣各地相當普遍,與大眾爺廟、有應公廟,都是祭祀無主孤魂的陰廟。早年臺灣在墾拓過程中,由於天災、民變、械鬥等因素,且來臺者多為孤身男丁,客死異鄉後屍骨無人收埋,民眾為害怕其作祟或求其庇祐,而集中祭祀,漸形成厲鬼信仰。另外,霧峰林家的妾,死後有不少葬在這附近的墓地,當地人稱「細姨墓」。

丁台百姓公廟內供奉福德正神及其夫人,在金身後的碑文上刻 「斗六」二字,實為萬斗六,乾隆庚子年即設立於此。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丁台百姓公廟 / 撰寫者:袁仁宏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753596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人物與團體,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免費進場
史料時間
時間
1780年(乾隆45年)


類型名稱
1780年(乾隆45年)


所在地-緯度
120.69312140906521
所在地-經度
120.67270349817566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陳哲三撰,《南投農田水利會誌》,2008年12月
撰寫者
袁仁宏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