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林文察墓道碑

林文察墓道碑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林文察,霧峰林家渡臺第四代,阿罩霧庄人。咸豐四年(1854)閩南小刀會騷擾臺灣雞籠沿海一帶,受北路協副將曾玉明提拔,與小刀會賊戰於雞籠,事平,以游擊備用,這是林文察步上宦途崛起的關鍵。咸豐八年(1858)正式諭准以游擊分發福建。咸豐十年(1860)擢參將、換花翎,賞「固勇」巴圖魯名號。尋捐助餉錢五萬串,加副將銜。咸豐十一年(1861),以副將儘先補用,賞換「烏訥思齊」巴圖魯名號。

同治元年(1862)三月,戴潮春事件,林文察咨請回臺平亂。隔年六月,閩浙總督左宗棠以文察廉樸勇敢,奏署福建陸路提督。乃是林文察事業之高峰。九月由泉州赴蚶江,回臺參與平定戴潮春事件戰事。

同治三年(1864)十月,文察再度馳抵福州勦賊,萬松關戰役林文察將星殞落。光緒十六年(1890)福建臺灣巡撫劉銘傳以文察功在桑梓,請於本籍臺灣省城建立專祠獲准,由地方官春、秋致祭。

林文察衣冠塚目前遷葬於太平區黃竹坑,墓瑩前有一墓道碑。林文察墓道碑,花崗岩材質。上刻有陰刻楷書二行文字:「誥授振威將軍晉贈太子少保諡剛愍林公」與「誥封正一品夫人晉封一品夫人曾太夫人」兩行下方中間則是「墓道」兩字。    碑額正中央華蓋牌紋樣內有陰刻「皇清」兩字,兩側浮刻龍紋。碑體分為碑身與贔屭碑座兩部分,碑座贔屭頭部斷裂,現經水泥重新修補。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林文察墓道碑 / 撰寫者:謝孟憲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753572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人物與團體,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所在地-地址
臺中市太平區德利路牛角坑
免費進場
史料時間
時間
1890(光緒十六年)


類型名稱
1890(光緒十六年)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宋)高承,《事物紀原》,卷九 ,頁156,網址: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492550#p156(2022年12月1日瀏覽) 《清史列傳選》,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8年。 《臺灣霧峰林氏族譜》,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1年。
撰寫者
謝孟憲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