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新營埤寮社區的車鼓陣正在進行表演的照片。
埤寮社區車鼓陣全名為埤寮社區老人會車鼓牛犁陣,成立於1984年,由社區中的長輩所組成,指導教練為十六歲就開始學習車鼓的林紅魚代先生,其所教授的車鼓陣表演方式,遵循傳統舞步,演唱的南管曲目,也仍為最早的版本。不過因為本陣是由長輩所組成,一些比較複雜的動作,較難學習,也不容易完成。因此,所學習的舞曲以單純為主,目前最常演唱的曲目為「董漢尋母」與「捉番婆」兩首。而董漢尋母一曲中,因為有董漢見到母親時下跪的場面,所以也就常被用在拜廟時演出。
車鼓陣為一音樂遊藝性陣頭,由於故事的表演性強烈,歌舞成分又極為濃厚,還帶有滑稽嘲弄的趣味性,因此逐漸發展為一種民間小戲。車鼓的車,在閩南語中有翻或舞之意,其由來說法甚多,可能源於唐宋時代的三杖鼓、又可能是源於農村的秧歌鼓,或是來自盛行於福建彰浦一帶的大車鼓等。車鼓演員以小丑和小旦為主,丑角手上會拿四塊竹片,稱為四塊(四寶)。旦角頭上會貼整片採珠,有的則以髮罟披戴在頭上並黏貼珠花。左手小指繫手巾,稱四串巾,右手持扇。表演內容有踏大小門、踏四門、謝神等。戲目多取材於民謠,也有取材於故事,演唱的音樂,主要是閩南地區流行的民歌小調。除了丑旦且歌且舞,相互唱答之外,亦常有調情的表演。而學習車鼓陣的隊員,也都會學習牛犁陣,並在廟會上同時演出。
參考資料
1.陳丁林,1997。《南瀛藝陣誌》,新營:南縣文化。(瀏覽日期:111/07/21)
2.〈車鼓陣源流〉,傳統雜技主題知識網/臺灣民間雜技分類/音樂性雜技,
https://acrobatic.ncfta.gov.tw/home/zh-tw/Goldlion/25264(瀏覽日期:111/07/22)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