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2004年228牽手護臺灣_活動旗幟

跟2004年228牽手護臺灣_活動旗幟有關的相片,共5張
跟2004年228牽手護臺灣_活動旗幟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2004年228牽手護臺灣_活動旗幟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2004年228牽手護臺灣_活動旗幟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2004年228牽手護臺灣_活動旗幟有關的相片,第4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2004年228牽手護臺灣_活動旗幟

此物件共二件,是2004年228牽手護臺灣的活動旗幟。旗幟由手護臺灣大聯盟製作,底色採綠色系,下方皆印有多人牽手並立的圖像。一件上面印著「制憲 正名 護台灣」;而另一件正面則印有「全國團結 對抗侵略」、「正名 制憲 台灣國」,背面則印「OPPPSE」、「CHINA'S AGGRESSION」等英文字樣。

牽手護臺灣的活動目的,是為反對中國部署針對臺灣的飛彈設施及支持反飛彈公投。活動是由當時李登輝前總統出面整合民主進步黨、台灣團結聯盟及本土社團等,成立的手護臺灣大聯盟所發起,活動方式靈感來自於1989年在波羅的海三小國舉行的波羅的海之路,活動主題曲則是陳明章的《伊是咱的寶貝》。 本活動感動無數臺灣人民站出來保衛家園,也為陳水扁成功連任發揮關鍵的臨門一腳。

228牽手護臺灣,或稱228百萬人手牽手護臺灣,於2004年2月28日(和平紀念日)在臺灣西部舉行的一場活動。大約有200萬臺灣民眾參與,北起基隆市和平島,南至屏東縣佳冬鄉昌隆村,以牽手方式形成長約500公里的臺灣民主和平人鏈,宣示捍衛家園的盛況,撼動當時的臺灣社會,寫下臺灣歷史的新頁。 而這項於228發動的百萬人民站出來向國際集體發聲的手護臺灣活動,在面對中國威脅、人民展現保衛家園的決心下,更賦予228新的意涵。



參考資料

1.李欣芳,2019/8/11。2004牽手護台灣》五百公里人鏈 宣示捍衛家園,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309805(瀏覽日期:2022/11/04)

2.陳隆志,2004。手牽手創造台灣歷史,新世紀智庫論壇,25:124。

3.228百萬人手牽手護台灣,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228百萬人手牽手護台灣(瀏覽日期:2022/11/04)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2004年228牽手護臺灣_活動旗幟 / 撰寫者:劉欣欣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733121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撰寫者
劉欣欣
貢獻者
提供者
未確定
創作者
民主進步黨
時間資訊
登入日期
2022/11/30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