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守城聚落內的噶哈巫族望高寮模型,攝於南投縣埔里鎮守城社區活動中心。根據守城聚落噶哈巫族耆老潘永歷所述,過往守城、大湳等聚落都有望高寮,作為探測敵情之用;另根據蜈蚣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萬育所言,蜈蚣崙聚落楓香樹林過往也有望高寮。
根據潘永歷所聞,過去望高寮多以竹材組成,望高寮本體以麻竹或刺竹製作,柱子則為刺竹,但有時也以木材製作。早期守城聚落仍與鄰近山區原住民互相對抗,聚落需有壯丁駐守於望高寮;然而望高寮位於聚落的第一線,因此駐守人員往往容易先被敵方射殺,危險性極高,原因在於望高寮固然能憑高望遠,敵人卻也懂得利用草木藏身。儘管駐守人員有弓箭作武器,但噶哈巫族的弓線比較鬆,射程不到 60 公尺,即便預先發現敵人,也不見得能成功射殺之。
潘永歷補充道,為了增加望高寮駐守人員之安全,聚落會清除望高寮鄰近的草木,以提高駐守人員的可視性;除此之外,後來的望高寮也盡量蓋在樹上,以匿藏駐守人員的身影,提升安全。根據陳萬育所言,早期蜈蚣崙聚落之望高寮設置於楓香樹林,亦是為了提高駐守人員之安全,似乎能回應潘永歷之說法。
當代守城、牛眠等聚落營造所設置之望高寮模型,形制或許已與過去樹叢中的望高寮相差甚遠,但仍能述說一段噶哈巫族各聚落與山區原住民族部落接壤,致聚落極重視防守的過往故事。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訪問潘永歷、陳萬育後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 2021 年 10 月 3 日,照片拍攝日期為 2022 年 4 月 21 日。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