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小林部落的獵場:獻肚山

小林部落的獵場:獻肚山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小林部落的獵場:獻肚山

圖為小林部落族人稱為獻肚山(hiàn-tōo)的區域,拍攝於高雄市甲仙區小林橋。小林部落大武壠族耆老周坤全( 1924 年生)說,獻肚山位於小林部落上游集水區山麓地帶,因地形呈凸肚狀,部落族人取其形俗稱獻肚山,該山麓東側山頭標高海拔 1445 公尺。

獻肚山是小林部落族人經常會上山耕作與狩獵等活動的場域,比起對面的西阿里關山,獻肚山是對於小林部落族人而言,是更常前往從事農耕工作與狩獵採集的地方。族人們在獻度山上除了沒有實際捕捉過黑熊之外,曾捕捉到水鹿,山羊,山豬,山羌這些動物。獻肚山下中間的山脈是相當平坦廣大,早期也有水稻田,所以族人也會至此種植旱稻、梅子、芒果、樹薯、薑、甘蔗、荔枝等作物。

2009 年莫拉克風災,對小林部落產生危害的原因,便是獻肚山的崩落。對小林部落族人而言,獻肚山既是曾經養活族人一家的場域,但最終對小林部落帶來危害,致使聚落族人面臨家人的生離死別,同時必須遷離原先居住地。獻肚山對小林部落族人而言,是個令人心感五味雜陳的地方

獻肚山因靠近小林部落,又有豐富的動物資源,因此為小林部落族人的獵場之一,然而隨著 2009 年的八八風災對小林部落的破壞,讓小林部落族人對這座山產生複雜的情緒。從獻肚山與小林部落的關係,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深不可測,也顯現人類與大自然之間所呈現的矛盾關係,而這也是許多宗教信仰的源由。人們因感受到大自然的多變,因此透過信仰產生安全感,進一步祈求物產豐饒、出入平安。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訪問周坤全後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 2022 年 4 月 21 日,照片拍攝日期為 2022 年 6 月 18 日。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所在地-地址
高雄市甲仙區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171171768936563
所在地-經度
120.67618435045797
是否開放
時間分期
戰後
撰寫者
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