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以姑婆芋與石頭、沙土疊成土堆,以阻擋水流,方便捕蝦之示意,攝於高雄市杉林區日光小林社區在,地人稱姑婆芋葉為「koo-pô-hio̍h」。姑婆芋由於其葉面大,因此在使用上相當廣泛,傳統除了作為包裹的素材外,亦可實際作為遮風避雨的暫時性傘。而小林部落大武壠族人亦應用其葉面大之特性,與土堆配合捕蝦,稱為「做蝦子」。
小林部落大武壠族耆老徐吉綠( 1949 年生)說,早期因為溪邊與山溝的蝦子非常多,因此小林部落族人會去河邊「做蝦子」:通常選擇河流的支流施作,先將石頭排成一列,接著將一片片的姑婆芋葉子翻面後,放置於石頭上;最後再以畚箕裝盛泥土,推置在姑婆芋上,以形成可阻擋上游水流的土堆,藉此將支流的水流截斷。姑婆芋的葉面相當大,足以擋去水流,因此成為族人拿來放置在土石堆上遮擋水流的慣用植物。除了圖中的設置方式,也可以將姑婆芋整片蓋在石頭上,再將沙土扎實地壓在姑婆芋上;運用此種方式的話,石頭會全被姑婆芋擋住而看不見,遠遠看起來像是以姑婆芋製成的堤防。
徐吉綠耆老另外補充,姑婆芋除了可運用在捕蝦外,也可在生活中使用,例如在野外若遇到突然的大雨,族人會使用姑婆芋的葉子作為雨傘使用,防止淋濕。另一方面,若在山上接觸到咬人狗(Dendrocnide meyeniana (Walp.) Chew)或咬人貓(Urtica thunbergiana Sieb. & Zucc.),可以將姑婆芋塗抹在接觸的部位,防止持續疼痛。
姑婆芋葉被小林部落族人作為捕蝦的物件,用於遮擋水流,其用途之廣泛,可見早期人們因應生活層面的需求,延展植物材料使用的各種可能性。
本條目數位物件由本團隊南島之眼文化工作室拍攝,詮釋資料由本團隊訪問徐吉綠後撰寫編輯,訪談日期為 2022 年 4 月 22 日,照片拍攝日期為 2022 年 8 月 28 日。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