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影片為「一江山烈士殉職紀念大會」,拍攝時間約為1957年1月20日,放映時間為1957年2月1日,片長共1分50秒,音軌完整。
本片拍攝於臺北縣中和鄉(今新北市中和區)一江新村舉行的「一江山烈士殉職兩周年紀念會」。首先拍攝於一江新村進行紀念大會之畫面,由行政院長俞鴻鈞主祭,另有考試院長莫德惠,總統府參軍長黃鎮球,內政部長王德溥,國防部副部長馬紀壯,參謀總長彭孟緝,聯勤總司令黃仁霖,總統府參軍劉廉一,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五組主任上官業佑等要職部長陪祭。祭儀結束後轉移至臺北市中山區進行一江山殉難烈士紀念碑的揭幕典禮,並在揭幕後進行公祭典禮。
韓戰結束以後,中國共產黨將解放軍佈署於東南沿海期待能盡速解放臺灣,而美國則為了防範亞洲各國遭赤化為共產國家,積極在亞洲各國部屬,如在1954年12月2日與中華民國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1955年,中共為取得對軍事重地大陳島的優勢,解放軍搶在中華民國與美方簽署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於1955年3月3日生效前,首先進攻大陳島北方的一江山島。一江山島除國軍兵力一千餘人外島上並無其他居民,1955年1月18日的戰役中指揮官王生明司令暨官兵約七百二十人殉難,殉難者皆入祀忠烈祠。臺北市政府特將王司令妻兒當時居住的街道更名為一江街,頒發「榮譽之家1號」,並興建一江公園,立碑紀念。其他縣市亦設有紀念碑、紀念公園等,如基隆市、新北市、臺北市、臺中市、嘉義市、高雄市與澎湖縣等。影片中的「一江新村」,係為照顧一江山烈士遺孤,由僑界熱烈捐款兩百多萬元,由軍人之友社於1956年在現今中和區興建;1984年一江新村改建成樓房,更名為一江新城。
一江山島被占領後,大陳島陷入危險,在美國建議下中華民國政府棄守大陳島,將駐軍移往金馬、住民移往臺灣,即為「大陳撤退」。1955年總統夫人宋美齡設立華興育幼院,以收留戰役中身亡國軍的遺孤,以及大陳撤退來臺的孩童。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