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安營五方

跟安營五方有關的相片,共6張
跟安營五方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安營五方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安營五方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安營五方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安營五方有關的相片,第5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照片中可以看到宋江陣出陣,並且有乩童與道士的協力下,用竹子包上紅布安置在吉地的儀式,俗稱「按地頭」。



五營信仰是台灣民間信仰的重要一環。 台灣因係移民社會,信仰沿襲原鄉中國,自是承襲這套五營信仰於生活中;不過,後來也因地制宜,逐漸在地化,形成台灣民間信仰的重要元素,尤以和王爺信仰與聚落(庄頭;自然村落)的結合,更突顯台灣五營信仰的本土化。所謂「五營元帥」又稱「五營將軍爺」,五營元帥是統領五營兵馬之主帥,五營是從五方演化而來。

所謂五方是指「東、南、西、北、中」,分為五形五色「青、紅、白、黑、黃」,五營安座有內外,內有五營頭、五營旗都是相同的,外五營是用青竹符安奉是鎮守外魔侵犯,天師派和閭山派黑頭法和紅頭法安奉有點差別,五營元帥安奉也有兩種,一為「張、蕭、劉、連、李」,另有「溫、趙、康、馬、李元帥」,中營李元帥是不變的,其他四營由主神降旨或法師作法選擇安奉。一般內五營都按置宮內,都由五營旗或五營頭做代表,是主神近衛軍。外五營是按照五行方位,設置於村落外圍的要道出入口,一般在村落設營斗是最常見,另一種 方式是稱為「按地頭」是用竹子包上紅布,書寫五營符令,由主神擇吉時吉日按置於各方位置,以防止外來邪魔入侵,保護境內村民平安。


參考資料:

1. https://blog.xuite.net/kuo707727632/twblog/156916370(瀏覽日期:2022/06/02)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建檔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撰寫者
許安妮
創作者
陳丁林
時間資訊
登錄日期
2022/06/15
媒體類型
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