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為西拉雅族夜祭的活動畫面,看到有乩童在進行祭典的儀式,這時已經有身穿全白的女子們以乩童的位置大家環繞,有年輕人也有幼童,手交錯牽著。
「開曲向」儀式為夜祭的重點之一。首先將代表三個聚落的三個向缸放置在公廨前廣場,乩童三向後,一面唱咒,一面用蔗葉攪拌向缸中的水,然後把米酒倒入向缸中。接下來就由教導牽曲的「曲頭」用小酒杯舀起向缸中的向水,依序讓每位牽曲者喝一口,之後便可以正式牽曲。「牽曲」在太祖祭儀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子,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稱,如:「跳戲」、「牽戲」、「跳嗚嘮」(diou–ou-lau)等,是一種手交叉圍成圈,配著簡單進退的舞步,邊唱邊跳的歌舞。所唱的語言為平埔語,已無人知曉其意,據傳為「七年饑荒」的調子,亦有說那是懷念祖先對子孫的庇佑,因此曲調哀怨動人,平時是不能隨便吟唱的,只有開完曲向至禁曲向的這段日子才可以牽曲。但隨著時代變遷,已漸失去那份悲傷哀戚之感,而且也打破原有的禁忌,在開曲向至禁曲向以外的日子及場合出現,並另有祈福、降福之意,已演變為一種民族藝術的表徵。頭社公廨的牽曲隊伍依年齡分成老、中、幼三組隊伍,一組約十來人,除了幼年組可見到男孩外,其餘清一色為女性。各組要依序圍繞著表徵三個聚落的三個向缸牽曲。在繞每一向缸之前,曲頭都要讓每位牽曲者喝一口向缸內的向水,之後才開始牽曲。
頭社公廨的年度祭儀,自每年農曆9月1日上午的「開天地向」起,一直到10月14、15日的夜祭,以至11月1日上午的「掛藥方」,長達二個月的時間,祭祀以天為單位共有幾個階段,分別是:「開天地向」(或稱開大向、開大咒)、「鑼壇」(即主事者開會)、「燒豬頭殼」(又稱「燒太祖藥方」)、「開曲向」、「夜祭」、「點豬敬酒」、「拜天公」、「拜老君」、「開血甕獻禮」、「翻豬還願」、「牽曲祈福」、「禁曲向」、「禁天地向」、「燒豬頭殼」(又稱「燒太祖藥方」)。
參考資料:
1.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http://crgis.rchss.sinica.edu.tw/temples/TainanCity/danei/1111007-ZYM( 瀏覽日期:2022/05/29)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