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竹縣竹北鄉慶祝義民節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新竹縣竹北鄉慶祝義民節

本影片為「新竹縣竹北鄉慶祝義民節」,片長共2分55秒,彩色畫面,音軌完整。

本影片主要為拍攝新竹枋寮褒忠亭的義民節祭典畫面,旁白簡單講述褒忠亭義民廟的由來為當地民眾紀念抵抗暴亂而亡的義民所建立的。祭典畫面拍攝義民節祭典的現場,如賽神豬、立燈篙、上香與奉飯等。片尾提及褒忠亭義民廟的財產由信眾捐獻,在地方上開辦義民中學,協助貧困學子,是所謂的義民精神與先烈的浩氣。

新竹枋寮褒忠亭義民廟的建立是源於1786年的林爽文事件。林爽文事件波及至竹塹地區時,由當地粵籍領袖陳資雲、劉朝珍、林先坤等人號召鄉勇團練。竹塹地區在與林爽文軍隊的戰鬥期間,多有犧牲殉難者,事後由王廷昌自備銀項,請出鄧五得為首至各處收拾屍骸,義首林先坤、黃宗旺與吳立貴等人合眾商議將骸骨埋於枋寮,建立義塚。1788年,褒忠亭義民廟完工,起初祭祀範圍限於義民廟附近,如枋寮、六家莊等地。1802年褒忠亭義民廟在規約中明訂出外庄經理制度,以及由外庄輪流當調中元祭典,使義民祭的舉辦更加盛大,信仰圈也因此擴大。各聯庄籌辦義民祭典,即會進行領調、奉飯、神豬神羊大賽,每每造成熱鬧景象。此種共同的生活經驗,隨著信眾的傳承與移居,在臺灣形成一個特殊的信仰文化。褒忠亭義民廟,廟內合祀三山國王、神農黃帝與觀世音菩薩,每年農曆7月20日的義民節活動,當地十五大庄輪值爐主祭祀,百年以來成為新竹客家人重大祭典與信仰中心。因其信仰興隆,透過其財力與凝聚力大力參與地方建設和獎助信眾學子。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新竹縣竹北鄉慶祝義民節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Media&id=70283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創作者
台灣電影文化公司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00
媒體類型
影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